点智慧:拜佛

字体大小:

“大部分人到寺庙,拜的是自己的欲望…”

星云大师说:分享信息:去过寺庙的人,都会发现这样有趣的事,众人烧香皆有所求,穷问富,富问路,有富有路问劫数。济南的兴国禅寺有一副石刻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其实,大部分人到寺庙,拜的都不是佛,而是自己的欲望。没有得到的想得到,得到的又怕失去想要留住,这些都是欲望。繁华三千,看澹即是浮云,烦恼无数,想开就是晴天,我们去寺庙的真正意义,不应该是去求名利,而是静心、修心、观自在。

·疑心

许多人喜欢到寺院道场礼佛求福,既然发心而来,如何才能得到利益?四点参考:

一、以疑心而来,带信心而去:对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因缘果报、命运机缘等有疑问,促使众生到寺庙去求取解答。疑问正是开悟的契机,带着疑问而来,闻法之后,就要从疑心升华成信心,以信心替代疑心,不可固守己见,否则像一只倒覆的瓦盆,装不进任何宝藏,那就可惜了。

二、以慕道而来,带悟道而归:有些人到寺庙,是因为信仰,或是仰慕寺庙道风,而来亲炙其采。以慕道之心而来,对佛菩萨或各种神明、寺庙有孺慕之情,是得度的因缘。亲近寺庙道场之后,要接受教导,要吸收正觉,才能将善法变成自己的东西,为己所用。

三、以凡情而来,带法情而回:如果最初到寺庙,是以凡夫的心情,希望寺庙道场的大众对你重视,对你礼遇,这是凡情。以凡情而来是常人之情,但当你接受善法的启示,提起信心道念之后,要一切以法为依归,带着法情、带着信心、获得启示而回,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受用。

四、以客礼而来,带主礼而返:通常最初到寺庙上香礼拜、参加法会、共修活动时,都会觉得自己是客人。但是你在拜了佛或神明,参加各项修持之后,不该再有做客的心情,而是要以主人自居,应有“信仰是我的,寺庙道场是我的”的心态,当仁不让地承当起护持、弘法利生的责任。

·实践

一般信徒都说“信佛、信神”,若问他:佛是什么?他却说不出来。有些人遇到苦难时,就说我求佛、我拜神;有的人平时觉得,自己有些行为需要规范,所以我念佛用以克制妄念。但比拜佛信佛更上一层的,那就是“行佛”。

行佛,就是依照佛陀的教法去实践奉行,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任何时候都能自动自发,觉照现前所行是否清净,例如:行佛的慈悲、喜舍、无我、忍耐、平等。每日地在生活中实践,而不应是知道了诀窍却束之高阁。

有正确的信仰,拜佛求神绝不是迷信,也不应求欲望,而是心灵安定、精神层次提升的资粮。如能抱持正确的心态,必定能得到更大利益。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