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腐 千年不化 塑胶是利是害?  

塑料轻盈、防水、防腐,能制成许多产品,却也因为百年不腐,千年不化,人们即用即丢堆积成害,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问题。(陈渊庄摄)
塑料轻盈、防水、防腐,能制成许多产品,却也因为百年不腐,千年不化,人们即用即丢堆积成害,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问题。(陈渊庄摄)

字体大小:

塑料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让人们对塑料带有负面印象,却忘了是自己即用即丢习惯造成污染问题,更忽略了塑料成就许多重要发明。首次在亚洲举行的“塑胶:重塑我们的世界”展览,追溯塑料用品的崛起和发展,引导公众思考如何运用塑料,减少环境危害。

我们每天接触多少塑料?从衣食到住行,从信用卡到手机,各式各样的塑料产品无所不在,但一般人对塑料的认识或流于表面。

国家博物馆策展人叶明善带记者和摄影同事预览她负责的特展“塑胶:重塑我们的世界”(Plastic: Remaking Our World),点出塑料较少为人知的一面,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无人不晓的材料。叶明善指出:“很多人对塑料持负面看法,认为它危害环境,但塑料最初发明时,用意是减轻其他材料的负担。”

塑料曾被视为天然材料如象牙、龟壳和虫胶(shellac)的珍贵代替品,发明者和早期的使用者都不可能预计到它会变成今日即用即丢的选择。

首次来到亚洲的“塑胶:重塑我们的世界”巡回展,由欧洲三个博物馆——德国Vitra、苏格兰V&A Dundee和葡萄牙maat联合呈现,1月27日开始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叶明善说:“首先必须认识(塑料),接着才知道怎么做。这个展览是很好的起点,让我们了解和讨论塑料问题,产生改变生活习惯的动力。”

展览入口处的Plastic大字由使用过的各种颜色塑料袋融合制成;“Remaking Our World”则由本地环保企业Semula用回收牛奶瓶制成。(陈渊庄摄)

塑料不是百害无一利

展览从英国建筑事务所Asif Khan制作的影像装置追溯塑料生产的开端,说明人类如何在发现石油后生产大量塑料,巧妙对比石油的熬炼之漫长,以及人类制造塑料垃圾之火速。

展览第二个部分透过300多件物品、影片和照片,讲述人类1907年发明塑料后,塑料从19世纪中期崛起至今无所不在,最后聚焦塑料的未来,包括介绍从1990年代起面世的再生塑料和可生物分解塑料,以及如何创造塑料的循环经济。

塑料制品中的塑料微粒(nurdles),从产品生产到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常泄漏入水道,污染海洋。展览中的塑料微粒是环保志愿人士在苏格兰的沙滩上找到的。(陈渊庄摄)

Vitra设计博物馆策展员Mea Hoffman(美亚·霍夫曼)强调,展览无意把塑料“魔鬼化”,“我们要做的是拆解这个极具争议性的复杂材料,了解它如何从最初的神奇物料变成今天的环境祸害。”

霍夫曼和叶明善都认为,塑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现代生活,从包装到医药,电讯到建筑,塑料因为可轻易塑形,且具轻盈、防水、防腐等特性,让许多创新发明得以实现,应用之广泛超乎想象。

叶明善说:“我们不该把塑料看作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它是极其重要的物料,例如冠病来袭时,塑料用来制造许多防疫产品。”

不必把零塑料生活当目标

塑料是祸是福,关键在于使用方法。展出的影像中,有一段意大利设计师Simone Farresin的访问,他认为不必把完全没有塑料的生活当成目标,因为问题不出在这个实用的材料本身,而是我们怎么运用它;消费者每天可以做出环保选择,但要带来真正的变化,必须由政府出手。

国人熟悉的塑料用品Tupperware是展品之一,策展人叶明善希望大家看到它,会多思考普通塑料产品背后的心思。(陈渊庄摄)

百年不腐,千年不化,这是塑料的优点,却因为大量生产和即用即丢的消费习惯,造成庞大的环境问题。霍夫曼指出,随着石油化工业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塑料生产,塑料工业从需求导向(demand-oriented)变成供应导向(supply-oriented),至今面世的所有塑料,有超过一半是在2000年代之后才生产的。

大量塑料如何消耗?答案是让消费者习惯即用即丢。

展品中有美国摄影师Peter Stackpole拍的一张照片:一家三口快乐地把一次性塑料用品抛在空中。霍夫曼说:“那是1955年一期Life杂志封面,杂志报道鼓励人们使用一次性物品,不必用后清洗。照片刻画了1950年代开始萌生的‘抛弃型时代’,它造就了当今社会对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依赖。”

展览展出1955年美国Life杂志封面,照片刻画了1950年代开始萌生的抛弃型时代。(陈映蓁摄)

在霍夫曼看来,塑料的故事就是资本主义以及人类的创造与创新的故事,我们在塑料的发明初期不可能想到会有今日的污染问题,有了前车之鉴,我们在研究塑料的代替品和其他发明时,更需要卓识远见和深度思考。

了解塑料的历史与发展,才能更好地思考塑料的运用,以及它在生活中应扮演的角色。(陈渊庄摄)

霍夫曼说:“展览要做的就是探究塑料带来的希望与问题,重新审视它扮演的角色,思考未来的永续使用方式。塑料在哪些情况是真的必不可少?哪些时候可以完全不再使用或被其他材料取代?消费者、工业以及政治力量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塑料问题不能只靠一种方法解决。”

回收塑料要成功再生,首先要根据塑料类型分类。展览的巨大塑料墙列举出常见的塑料,教育公众如何辨识。(陈渊庄摄)

塑胶:重塑我们的世界(Plastic: Remaking Our World)特展

“塑胶:重塑我们的世界”的互动展区让公众进入“示范单位”,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产品,以及能在本地回收的塑料。(陈渊庄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