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寻根促亲人团聚

字体大小:

前新闻工作者高宇星的南美秘鲁寻根之旅,缘于祖父高汉辉年少时代的远渡重洋。这次万里寻根,不仅让他了解先辈刻苦奋斗的经过,亦促成另一次亲人大团聚。

2015年6月,前新闻工作者高宇星在经过多方多时的联系后,正式启程,展开一趟南美洲的寻根寻亲之旅。

高宇星有这么一次奇特的万里寻亲行,是因为20世纪初,他的祖父高汉辉年少时代,从广东中山县沙溪豪吐村只身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前往太平洋彼岸的秘鲁谋生。因此,趁退休之便,他决定自己走一回前人踏过的足迹,尝试了解先辈刻苦奋斗的经过,以示追思与感恩。

58岁的高宇星从新加坡出发,先飞美国旧金山,从那里转机往达拉斯,之后再飞到秘鲁的利马,全程折腾30多个小时,加上时差,累了他好一阵子。不过,比起祖父100多年前走过的路程,他的这段旅途是小儿科。

根据高宇星查考,20世纪初年从中国乘船到秘鲁,全程需要三至四个月时间,另外,太平洋风高浪大,海上航行颠簸艰苦之处,不想可知。因此,很多人途中就不堪劳累发病身亡。

根据史载,早在19世纪中叶,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人就陆续出走他乡。那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动乱,民不聊生,好多平民百姓家无隔宿之粮,为了生活,只好出外谋生。福建广东因地缘关系,几乎都南下南洋,但中山县人却是勇闯南美洲。

经营杂货店

至于中山县人为何对秘鲁“情有独钟”,据高宇星查考,秘鲁当时正值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国家百业待兴,建造铁路是其中一项大工程,需要大批劳工,新政府因此通过葡萄牙的澳门殖民地展开招募,结果吸引一山之隔的中山县人加入,投奔秘鲁。除了建造铁路,很多华工也在当地的矿地挖鸟粪为生,以为种植业提供肥料,这些劳工,在当地生活都十分艰辛。

至于高汉辉一人到达秘鲁后,是打什么工为生,这段辛酸史他本身只字不提,以致后人一无所知。不过,他后来倒是巧遇一个姓黄同乡,后者在距离利马以南两个小时车程的卡涅特(Ca-nete)小镇经营杂货店,所以,远赴秘鲁,虽前景茫茫,高汉辉生活终于有了着落。

在杂货店里,高汉辉早起晚宿,刻苦耐劳,努力工作,从中还学习到杂货店的经商之道,后来他更自立门户,10多年后,让他赚到生平的第一桶金,这促使他下决心回乡谋发展。

在回返中山家乡后,高汉辉经营生意,生活稳定下来。这时他遇上秘鲁杂货店的黄老板,这个同乡同样带着家人回乡。因为乡情情缘,他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高汉辉,成为高宇星的祖母。

八分一秘鲁土著血统

高宇星后来得知,他这个祖母,母亲是当地土著女孩(可能是印第安族或玛雅族),所以,高宇星每次在回述他的身世时,总会这么补充说:“我身上其实有八分一是秘鲁土著的血统。”

高汉辉后来生下六个儿女(但三人未成年就去世),当中幼子高棣铨,也就是高宇星的父亲,少年时代好打篮球,身手不凡,之后还凭靠优越的篮球技艺,在上世纪50年代来新工作与定居。高宇星一家五个兄弟姐妹,除大姐二姐外,后来都在新加坡出世求学成长。

高宇星说:“幸亏祖父当年无意在秘鲁生根,不然,我现在可是不折不扣的秘鲁后裔了。”

高宇星的说法有理,因为他祖父的两个弟弟后来也闯秘鲁,并且留在那里开枝散叶,最终他才有秘鲁的叔祖、堂兄弟姐妹的亲戚。高宇星去年与他们相会时,同辈人的儿女已经融入当地社群,只熟通西班牙语,讲一些英语,至于自己家乡的语言,则全部归还给祖先了。

重回秘鲁谋生

话说回头,高汉辉在家乡,时逢民国初年,虽然清政府已被推翻,但生活一样不好过,最终迫使他决定把妻小留在家中,重回秘鲁谋生。他在1926年离乡,由于后来家乡又经历抗战与内战,为了躲避战乱,他这一趟重回秘鲁,前后呆了36年,直到60多岁才回返家乡终老。所以,高宇星的父亲30多岁前往澳门,两父子才第一次见面。

促成大团聚

在秘鲁的寻亲过程中,高宇星没有机会回返祖父生活过的乡镇,实地了解祖父生活的环境,而是凭一些旧照片与亲人的转述,遥想祖父当年的片段事迹。

尽管如此,高家部分后人经过前后两个星期的相见与交流,彼此建立了感情。

也因为高宇星这趟越洋寻亲行,促成高家后人10多人有了一次大团聚,让大家特别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众人相约再来一次大团圆,尽力把所有族亲召来,同聚一堂,再叙亲情。

这个大团圆的日子定在今年11月下旬,到时,这些亲人将先在香港集合,然后进入祖父曾经生活和居住过的澳门,最后再到中山的故居,预定参加团聚者将有30多人,他们来自新加坡、香港、澳门、中山、美国与秘鲁六个国家地区,比起在秘鲁的这回,人数显然多出许多。

高宇星说:“我们都期待这一天的来临。”

父亲高棣铨为本地篮球立功

高宇星的父亲高棣铨,上世纪50年代选择到新加坡工作与定居,为那个年代新加坡的篮球运动做出了贡献。

高棣铨当时是应《南洋商报》聘请从香港南来,他在入籍新加坡后,代表《南洋商报》的篮球队,南征北伐。他身手敏锐,主打后卫,屡建奇功,让《南洋商报》与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名享海内外。

1956年,新加坡篮球队出征第17届墨尔本奥林匹克运动会,他是国家队代表之一,为新加坡立下汗马功劳。

1964年东京主办第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我国属马来西亚,高棣铨这时升任主帅,指挥马来西亚篮球队参加。

高棣铨后期先后在中正、公教中学与义安工艺学院(后改为义安理工学院)执教,担任体育主任,栽培不少杰出运动员,当中包括李烈明在内,后者后来曾任新加坡国家篮球队的教练。

他在1999年辞世,享年74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