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我筹备了一年时间把一部旧作品重新诠释带回了市场。内心是战战兢兢,生怕老新读者无法接受。所幸书的销量可与当年攀比,因此领会到人其实都向往一种熟悉的延伸。不管是作品或者产品,小至一本漫画,大至一个城市。我们现在就算有高科技,还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观摩大自然以及人的行为习性去开发构思。在原创想法越来越少的今天,也算是一种有进化的仿。仿造和创造其实就差那么个丁点儿,后者是得天独厚。奇怪的是竞争背后其实就是仿造一个过去成功的案例。成功成就了仿制物。


我在想,人类的传宗接代,其实也是在延伸一种生态的熟悉感。我们的身躯就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基因仿制(产)品。也因为我们的完美,我们对于混沌且陌生的环境有着极其不安的恐惧。于是古人在观星象的周期后,把天意带到人间,逐渐规划为一套季节。接着从月份分割为周,一日再切为时分秒。用意也是在混乱中理出一个秩序。每时每刻,在一天下来的生活习惯中,找出一种“黏惯性”。


2007年1月9日Steve Jobs(乔布斯)大胆断言iPhone会令苹果公司重新定义手机。在隔年秋天,它的App Store正式启动,三天内手机就达到800应用程序的入驻,下载量接近1000万次。超黏的iPhone生态系在漏夜间诞生!硅谷一向来在发展产品过程中都推崇黏性。从实用性到视觉性,至今天的体验性都是以黏为轴。iPhone一上场便石破天惊。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