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那巴南:创造和睦劳资关系 纳丹为本地工会打下稳定基础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前内阁部长丹那巴南(左三)昨天在一场纪念前总统纳丹的对话会上忆述纳丹对本地工会的重要贡献。其他主讲嘉宾包括《海峡时报》前总编辑林廷龙(右二起)、南洋理工大学创校校长詹道存教授,及新加坡巡回大使、亚细安前秘书长王景荣。对话会由《海峡时报》特别任务总编辑韩福光(右一)主持。(邝启聪摄)
前内阁部长丹那巴南(左三)昨天在一场纪念前总统纳丹的对话会上忆述纳丹对本地工会的重要贡献。其他主讲嘉宾包括《海峡时报》前总编辑林廷龙(右二起)、南洋理工大学创校校长詹道存教授,及新加坡巡回大使、亚细安前秘书长王景荣。对话会由《海峡时报》特别任务总编辑韩福光(右一)主持。(邝启聪摄)

字体大小:


新加坡前总统纳丹在工会动乱的年代,中肯地平衡各方利益,创造和睦的劳资关系。这不仅成为当时吸引外资的重要条件,纳丹为本地工会打下的基础至今仍让工会受益。


前总统纳丹今年8月22日逝世,前内阁部长丹那巴南昨天在一场纪念纳丹的对话会上忆述纳丹对本地工会的重要贡献。他指出,纳丹1962年至1965年担任劳工研究署(Labour Research Unit,职总行政与研究署前身)副署长和署长期间,面对不同组织和机构之间的诉求和利益冲突,这些冲突既有左倾势力和非左倾势力之争,也包括在经济发展局要求摆平工会暴动和保障工友合法权益之间取得平衡。此外,纳丹还必须确保劳资关系得到妥善处理。


不过纳丹还是谨慎行事,摆平了纠纷。丹那巴南说,当时的工会领袖作风强悍,对谈判的概念通常是“对雇主拍桌子、飙粗口”,“不管谈判结果只想成为追随者心目中的英雄”,却不懂得利用商业原则和数据来据理力争。纳丹于是引进“工业关系员”的做法,让他们准备好相应的资料,争取到具建设性的谈判成果。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