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联办“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交流会”(一):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何“成功”

字体大小:

编者按:由新加坡贸工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主办,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办公室,新加坡《联合早报》与《重庆日报》协办的“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交流会”,于4月16日在重庆举行,超过200名新中政界、商界、业界和学界代表,就互联互通的含义、新加坡与重庆如何在交通物流、金融领域里提升双边合作,分享看法。

交流会分为三个主题互动环节进行,三个环节的主题分别是“运营中心与互联互通经验分享”,“多式联运与交通物流”以及“创新金融服务”。第一场互动环节的发言嘉宾是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荣誉顾问、贸工部前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所长陈光炎、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主任徐强、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互动环节的主持人是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新闻组、早报网(中国)主任韩咏红。

李奕贤:中新(重庆)项目的目标是把重庆国际化 政策机制创新是重庆超速发展关键
徐强:以“两降两增四有五流”为互联互通的衡量标准 根据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来设计指标
陈光炎:重庆就是现在的深圳特区 中央应该让重庆“先走一步”;重庆可成为一带一路在中亚的基础项目融资枢纽
汤宗伟:两江新区作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区要引进100个合作项目;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承载平台与重庆自贸区划定的范围有效结合
徐强、李奕贤:建议把中新两方自贸协定的升级版部分政策在重庆先试先行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这个环节,我们先讨论宏观的问题:中新双方如何理解互联互通?互联互通成功的定义是什么?重庆与新加坡在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可以发挥什么样的潜力?

李奕贤:中新(重庆)项目的目标是把重庆国际化 重庆要超速发展,政策机制创新是关键

李奕贤:尊敬的领导、各位重庆和新加坡的朋友,非常高兴又回到重庆。我第一次到重庆是2002年。那么现在相隔15年,看到了重庆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和迅速的进步和发展,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要祝贺在座和前任的重庆的领导,在各个方面做出的努力。

这个项目,我参与了开始设计的部分,所以对这个项目还是很有感情,很有一些想法。我觉得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要把重庆国际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重庆3000多万人口,再加上周边的省市,一两亿人口,(通勤)在几个小时圈里面是很容易达到的。随着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已经到达了这么成熟的一个阶段,作为一个西部重要城市,一个经济的据点,来发展周边的经济,它是完全有能力、动力和市场需求去驱动它的发展。

那么西部城市,我觉得唯一和沿海城市不太相同的地方,就是它没有那么多和外界联系和互动的机会。这是相对的,以前是相对更封闭一些,现在随着互联网、资讯、航空领域的发展,差距减少了,但是毕竟还是有差距。 所以作为内陆城市,它可以做得很繁荣发达,经济规模很大。但是要做到国际化,还是要做出一些努力,克服一些困难。那么要怎么达到“国际化”的目标?从新加坡的经验作为参考来说,我觉得政策和机制上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很关键的,让重庆能够跨越其他西部城市,超速发展,赶上沿海城市的一个主要的战略。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但恰恰政策和机制的创新,在国内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在国内,也牵涉到市,有些地方还有省,还有中央,还有各个部门政策上的协调。就算是某个地方要创新,但是如果它受到很多中央政策的制约,或者有必要和其他省市的协调,它很难创新起来。所以,新加坡和重庆在互联互通项目上要选择前进的路线,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很多时候要取决于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共识,怎样去创新。那么,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是怎样通过这些优势来把重庆作为一个运营中心带动起来。这三个中心都有它的特点。要成为一个金融中心,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一个法治环境,有可预测性,大家把钱放在这里很放心,知道这里的游戏规则;要作为一个物流中心,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效率。我的货物进出口是不是能够很快地、按预期进出聚散中心;作为一个贸易中心,最重要的条件是讯息的流通。因为贸易中心是很多变化的,讯息之间价格可以大起大落,如果要作为一个贸易中心,我们要怎样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我就说到这里,我知道我第一个讲者,所以说得比较宏观一些,可能接下来的讲者会讲细化、具体一些。谢谢大家。

徐强:以“两降两增四有五流”为互联互通的衡量标准 根据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来设计指标

主持人: 谢谢李部长。李部长刚才说到要做金融中心、信息中心,要把贸易做得好。我想请问一下重庆外经贸主管官员徐强主任,你怎么理解中新“互联互通”的宗旨?“互联互通”该怎么定义?可以有什么考核指标?谢谢。

徐强:谢谢主持人。按照我们这个小题的重点是“互联互通”,大家可以拿出手机,到百度去搜一下什么叫“互联互通”。百度的解释是“互联互通是运营商的网络与不在该网络中的设备或设施之间的物理连接。”那么在一带一路中,我们总书记的解释是“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民心相通。那么在总书记“五通”理念下,就转化成中新重庆项目的主题“现代互联互通、现代服务经济”。

那么现在中新合作的第三个项目在重庆,作为运营中心,它的合作领域主要是四个领域: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通讯信息技术。这四个领域我也在思考,它有一个最大共同特征,就是极具穿透性。飞机飞起来,就可以出去了。新加坡没有国内航空,飞出来就出去了。那么所以说,在极具穿透性的四个领域,我们来推动“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我认为是完全契合两国领导人对未来发展的愿望,契合一带一路、契合西部大开发、契合中新面向未来的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

我认为这些联通,不光是物理,还有监管制度,当然还有运作模式、商业模式,都应该联通起来。把新加坡国际化的成功经验与中国内陆地区发展的愿望结合起来,可以推动西部地区、中国内陆地区加快发展,当然可以让新加坡的经验得以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个题目很难。就是用什么一种标准来衡量我们到底是不是实现最初的目标?昨天下午,孙政才书记在会见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先生的时候,他们二位给出了一个标准,叫“两降两增四有”。“两降”就是要降资金成本,要降融资成本,这是我们的目标之一;“两增”是增强重庆的辐射力,增强重庆作为运营中心,各种制度和机制的可复制性,要推广到重庆以外的其他地区。中新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针对重庆,它是以重庆作为运营中心,带动中国西部地区乃至更大领域扩大开放。“四有”是要有高效的运作机制、要有科学的规划蓝图、要有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创新、要有市场主体参与并且能够收益的项目的合作。

我认为,昨天两位领导谈到的“两降两增四有”是标准。作为我的工作层面,从技术层面考量,我认为是“五个流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那么这“五流”,我们就可以设计很多指标,来衡量我们是不是做到“互联互通”。

陈光炎:中央应该让重庆“先走一步” 重庆可成为一带一路在中亚基础项目融资枢纽

主持人: 谢谢徐主任。我们今天学习到“两降两增四有五流”。那做到这个互联互通以后,对于新加坡对重庆来说,又会带来什么效益呢?总结起来就是互联互通是什么?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请陈光炎教授给我们谈一下?

陈光炎:尊敬的各位领导,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两个重点。第一个就是从战略的角度来分析,第二个是就项目提出具体建议。

新加坡和重庆各自拥有宽阔的腹地,已经成为区域内两个主要的金融和服务中心。而在信息、人员、商业网络和公共政策支持等众多方面的连通性,使我们两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加坡可以作为东盟和南亚的金融和服务中心,而重庆可以成为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的金融和服务中心。 陈光炎: 我打个比喻,我们就好像两个功力强大的电灯泡,通过互联互通电流而串联在一起,使我们各自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进而照亮我们周边的领域,带动一带一路区域的发展。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新加坡重庆互联互通政策对中央战略政策会有很大的贡献。大家都知道,习主席高瞻远瞩的大战略--一带一路。刚才李部长也提到,重庆因为地缘关系而举足轻重。中亚的发展,中国能源的安全,新疆的发展与稳定,西部发展缩小沿海和内地的差距,他们与少数民族的差距,打通欧盟的庞大市场,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些都是主要战略,重庆可以在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30多年前新加坡前副总理吴庆瑞博士受邓小平邀请到中国来,当时我是他的助手。当时我们和邓小平讨论的时候,主要就是怎样把沿海一带的经济搞上来。当时结果就是中央给政策跟资金支持,沿海一带、深圳先走一步。我觉得现在国际的环境已经有很大的改变。重庆就是现在的特区中央应该让重庆先走一步,尤其是在政策、金融、税务、物流、航运、空运啊、自贸区……可以做试点先走一步,然后资金方面,给一些支持。

我现在的第二个重点是示范项目。何以成功?以何成功?要回答这两个重要问题,时间关系,我只提一个对于基础设施投资和金融发展的具体建议。我提议新加坡、中国和亚投行融资来资助印度尼西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最终进一步把所有这些主要的项目融资,中长期以人民币来开展。这会极大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重庆方面,我们可以开展对中亚的一带一路项目,以及中国西部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而这些项目的最终融资办法,也以人民币的形式来进行。重庆可以成为一带一路中亚的融资枢纽。这在世界目前的整体发展趋势而言,对中国是很受益的,因为中国现在在寻找多种途径,来减少对美国国债的依赖,以及实现海外投资的多元化。这配合了中央的政策。而且现在美国的货币状况,中长期比较收紧。东盟、南亚、中亚、新加坡和新兴市场,将发现它们很难找到长期的资金来投资。这个趋势使新加坡和重庆融资的地位更加重要。

作为亚洲基础设施的融资中心,新加坡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分享这方面的经验,帮助重庆成为中亚和中国西部的融资中心。时间关系,先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汤宗伟:两江新区作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区要引进100个合作项目

主持人: 谢谢陈教授。陈教授说到重庆是中国新的特区。我昨天去参观了两江新区,他们说如果30年前错过了深圳,不要错过上海;如果深圳和上海都错过了,就不可以再错过重庆。如果是这样,那么重庆的两江新区就是特区中的“新区”。我们现在很荣幸请到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请汤主任与我们介绍一下两江新区,两江新区可以在互联互通中发挥什么作用?有哪些具体项目可以给大家介绍?

汤宗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重点就两江新区作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区,谈一谈我们怎样发挥好示范引领的作用。概括讲,就是要突出“两个结合”,抓住“三个重点”,推进“四个一批”。

“两个结合”,一是将国务院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有机结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确定了金融、物流、航空、电子信息这四大重点领域,与国务院确定两江新区为中国内陆重要的开放门户、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创新中心,中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是一脉相承、不谋而合。换句话说,我们落实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四大块的重要内容,也就很好地贯彻好国务院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这样的结合,是要将国务院赋予两江新区“先行先试”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有机结合,使“先行先试”更加具体化、落地化,通过“先行先试”来创新好体制机制政策。

“三个方面重点”;第一,是要以问题导向为依托,来创新好真正以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准则相一致的体制机制、模式路径;第二,是要以项目需求为支撑,争取好国家的相关政策;第三,以市场准则为基础,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实施,降低综合的投资、运营、贸易成本,使中新双方的企业能真正做到最大化的互利共享。

“四个一批”,首先要争取落实一批有利于支撑这个项目发展的国家性政策,包括重庆正在争取的自贸区试点政策,使两江新区能做到新老政策叠加、渗透、融合,来推进互联互通项目的实施。

第二,推出一批功能区域,不仅使项目单个收益,更要形成聚集性、辐射带动性。我们现在推出了十个重点的功能区域,包括江北嘴金融平台、包括保税港平台、包括寸滩港、果园港多式联运的物流平台、江北机场国际货运的物流平台、也悦来会展城、智慧城、智能城、水土的云计算离岸数据中心、礼嘉的国际商务中心、照母山经商科技创新中心、龙盛的核心聚集中心,还有我们两江新区直管的16家4000亿国企平台。这十个平台要作为我们重点推出的互联互通项目的承载体。

第三是引进100个合作项目,其中30个是金融性项目,20个物流性项目,有10个是航空项目,有10个电子信息项目,还有30个医疗、教育等生产性服务类项目。总之,这批策划的项目都能做到让中新双方的企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第四,我们在龙兴推出一个具体辐射区,我们初步与新加坡相关企业界沟通,用新加坡的规划、设计、管理,尤其是社会体系的管理,以两江新区为主,来进行开发投资建设,在这些地方形成以新加坡现代管理体系管理并实施的产业高端、生产宜居的新的辐射聚集区。谢谢。

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承载平台与重庆自贸区划定的范围有效结合

主持人: 谢谢汤主任。那么有100个项目给大家参与。我沿着汤主任刚才所说的,先提问一个问题。重庆在争取做中国的第三批自贸区,其实我们知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重庆代表团跟中国总理李克强提问有关自贸区的问题,就是汤主任提的。重庆申请成为中国的第三批自贸区的情况进行怎么样?还有两江新区对于这个是怎么考虑的,有怎样的规划、前景如何?

汤宗伟:两江新区尤其是重庆市谋划自贸区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基础的方案工作,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初步进行了审定。自贸区应该是在保税区基础上的全面升级,那么两江新区就要充分依托空港保税区、水港保税区来进行延展。因此我们初步考虑,要依托我们的水港,把自贸区的范围扩大到我们果园、寸滩、龙盛这一大的片区,要依托空港把自贸区的拓展到江北嘴、悦来、水土这个片区。那么正好这些片区都是刚才我介绍的十大功能区的承载平台。两江新区的基本想法就是要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承载平台与自贸区划定的范围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贸易的自由化、人流进出的自由化、货物储存、进出的自由化以及货币兑换的自由化。谢谢。

徐强:我补充一下,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方面。我也提一个问题,在去年11月7日中新重庆项目签约的同时,启动了中新自贸协定升级版的谈判。我想请问李部长,如果说双边谈判推进正常,重庆能在这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李奕贤:徐强主任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您的意思是说中新两方在自贸协定的升级版里面谈到优惠政策,是否先在重庆实行?

徐强:当然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只是重庆怎么来发挥作用?因为政策创新实际上是两方面的,我们中央政府会在推动中新项目政策创新,其他领域方面我们也在争取。但在两国国与国之间,希望能通过一个机制,在贸易投资等各个领域,重庆先试。

李奕贤:我了解。我看这个想法是挺有建设性的。但是我也从自贸协定谈判队伍了解到,他们的出发点和我们的想法可能有一点出入。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关税港与关税港之间对等的待遇,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层次上。但是很多自贸协定里面有时涵盖了一些战略合作内容,就是说,我们在关税、通常自贸协定领域之外,是不是有特别的合作内容,这些合作的内容,比如针对中小企业的合作,比如说我们一起“走出去”的合作,这种合作在自贸协定之外,我们如果加上这些内容的话,这些内容是否能首先在重庆实验?我觉得是很可行的。我们就把这个想法,让我们的官员带回去,看能否在日后的谈判当中,丰富新中自贸协定升级版的内容。

陈光炎:我觉得具体的来讲,刚才我提到基础设施融资中心可能是个很好的措施,因为大家知道东盟、南亚和新加坡有很多邻国,他们要推动经济发展,他们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中国拥有庞大的储蓄盈余,也渴望参与区域内的基础设施项目。不过因为中国太强大了。1980年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GDP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跟墨西哥差不多。现在中国GDP总量大概是11万亿左右,每年的增长就接近一万亿。印度的GDP有1万9000多亿。换句话说,中国每29个月,就增加了一个印度。所以现在中国是一只庞大的熊猫,人家有点害怕。所以中国对外各方面的发展、投资等,都有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过我们新加坡是小国,不是庞大的大熊猫,是小松鼠。你们和我们合作,人家觉得不会太大威胁。所以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我觉得两方面的合作都对一带一路会有很大的贡献。

徐强、李奕贤:建议把中新两方自贸协定的升级版部分政策在重庆先试先行

主持人: 谢谢。第二个方面的主题,还想请问徐主任,我们有一个关键,互联互通的评价体系。刚才汤主任有说到要建立和国际管理、做法吻合的体制机制,那么重庆有哪一些着力的地方?新加坡可以怎样参与这个过程?

徐强:前面我说了,“两降两增四有”中“四有”的第一“有”就是要有高效的运作机制。那么高效的运作机制一定是与国际接轨的。我在和新加坡工作团队讨论的时候,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外贸集装箱在我们果园港上船,通过长江出海到新加坡港务局,在新加坡港口进行国际中转。那么在重庆果园港上船的时间,新加坡的中转口能不能收到与国际接轨的货物信息,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单一窗口通道,我们报出去的所有货物,在新加坡可以高效地进行中转。同样的,从新加坡过来的,我们能不能及时收到,我认为这是一个具体的案例。

刚才说的评价体系,我认为有一个比较宏观的体系。从具体来说,就是“五个流向”:包括以后我们通过机场的合作,能不能使重庆成为国际航空的枢纽,它体现在人流、航空货运量;我们的果园港外贸集装箱量,对周边货物集聚的量和分拨的数量;包括通讯,我们和新加坡之间的数据的传输速度等等。我认为,在我们技术层面,这需要一个专业团体来做,设计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从技术上衡量我们互联互通的程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宏观上互联互通到底想做什么、新加坡能帮助我们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最终达到什么目标?
 

李奕贤:我想补充一下。因为我们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有很多种的反应,我们都很仔细地聆听,反应说互联互通这个概念是不是有一点虚?最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我刚开始的时候说到互联互通,一个很大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把合作运营中心重庆国际化。那么当然国际化,就像徐主任所说的,跟国际通商做法、惯例吻合,接上轨道。接下来必然产生的就是一个高效运作的机制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它是一个新的核心竞争力,它与过去是不同的,是达到国际水平的核心竞争力。这个竞争力表现在哪里?应该是在两江新区很多项目上的体现。

也有人问我,合作是否单单给新加坡的企业加入?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概念,当然我们很欢迎新加坡企业的加入。但新加坡企业毕竟数目少,如果重庆国际化成功的话,那么它吸引到的必定是国际和国内著名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入驻。

主持人: 我从这个讨论中感觉到大家对于这个项目高度的热情以及关注,相信这次新中合作很快便能看到成果。我们第一个主题交流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四位嘉宾。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