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综述:扬“走出去”抑“搬出去”

鉴于近两年来,以“一带一路”为统领,“走出去”已经从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产品、技术和资本输出并行,但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新华社)
鉴于近两年来,以“一带一路”为统领,“走出去”已经从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产品、技术和资本输出并行,但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新华社)

字体大小:

中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8月10日在2017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上,首次提到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有“走出去”和“搬出去”之别。

据路透社报道,尹中卿说,当前中国对外投资整体是健康的,但也有一些企业盲目跟风并购,还有极少数企业趁机向境外转移资产。

他并指出,中国鼓励企业的品牌和产品“走出去”,但对国内仍有生产空间的行业企业要正确区分“走出去”与“搬出去”,警惕产业链条整体外迁造成中国企业空心化。

一带一路是走出去统领

尹中卿也清楚阐述了当前控管企业投资的原则。首先,鉴于近两年来,以“一带一路”为统领,“走出去”已经从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产品、技术和资本输出并行,但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因此,要准确把握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鼓励有条件或者有市场潜力的企业到资源富集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和合作,支持企业收购国外先进技术,鼓励品牌和产品“走出去”。

其次是对于那些支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保证国内市场工业的产业,要引导在国内优先布局,优先支持内迁、西迁,争取在梯度转移中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三,由于房地产开发商的高盈利和财富积累速度削弱了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绑架了地方政府,也绑架了金融机构,并抑制甚至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吹大了资产泡沫,积累了欠债风险,因此要因城施策去库存,运用各种工具抑制炒房投机行为,防止出现房价大起大落,进而衍生的经济危机,甚至是社会危机。

去年底开始,为抑制资本外流恶化,中国外管局和商务部等多部门抡起了加强海外并购审查的大斧,表示关注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

此后,多名高层官员也发表讲话,重申上述立场。其中,两位中国央行高层的谈话最为明确。

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10日在一个记者会上的谈话最为具体。他说,中国对外投资有一部分实际上跟中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同时在外面还引起了一些抱怨”,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引导。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3月20日在公开演讲中的说得更为直接。他说,在日常的监管中发现了一些非理性和异常投资行为。比如钢铁厂收购海外影视公司,中国的餐饮企业在海外收购一家网游公司,特别是去年一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了很多足球俱乐部,有些企业其实是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买买买逆转卖卖卖

尹中卿周四的“走出去”和“搬出去”谈话,可以说是对此前官员们的相关谈话,做出了一个清晰的概括性总结。

也是这个原因,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一度在海外“买买买”,而且买进的是上述受限资产的中资企业,承受了强大的监管及融资压力,转而“卖卖卖”,以期在最短时间内降低负债。

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中国首富王健林了。他把13个文旅城的91%股权卖给融创后,又把部分金融业务股份给中国银联,再计划把文旅及酒店业务和于伦敦、芝加哥及澳洲等地产投资公司,卖给在香港上市的万达酒店。

8月8日,澳大利亚报章还报道,万达拟退出两个分别位于悉尼的酒店与公寓项目,以及黄金海岸的度假村项目。

不过,这消息遭到万达酒店否认,称两个项目仍按计划开发中。这次“误会”,到底是因为王健林的一连串的卖卖卖行动,已经让外界留下了深刻的“甩卖王”印象,因此稍有风吹草动就对号入座?还是确有其事?目前只有首富本人知道了。

但是,目睹了近期的种种,市场也搞明白了一件事:万达既符合当局所言的“绑架了地方政府,也绑架了金融机构,并抑制甚至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的房地产开发商条件,也被定性为在中国境内融资负债借钱再通过投资大笔将资产转移到海外的“搬出去”企业,其后果如何,确实令人为其捏一把冷汗。首富在最短的时间内“轻资产”,期待的或许是巨石下还有一些完卵。

杀鸡儆猴效应

当局对少数“出头鸟”企业开刀,也起到了极大的杀鸡儆猴效应。最新的实例是:被传和万达一样被盯上的海航集团,其海外合作方纷纷倒戈。随着美银美林7月底停止与海航的业务往来之后,本周也有消息传出,海航集团在海外地产信托的合伙人正在探索途径,减少海航集团参与海航商业信托的新加坡上市计划。

另外,据中国商务部10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中国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482亿美元(657亿新元),同比大降46%。

官方将此定调为“高增长趋势在上半年并未延续,但中国对外投资整体结构更为优化,‘走出去’步伐渐归理性”。不过,海外市场如今都在担心,中国公司的海外房地产投资恐会大幅减少。

据投行摩根史丹利的分析,从2013年开始大举涌入海外商业地产市场的中国资金,由于监管规定的收紧,今年的海外直接地产投资,可能下降84%,至17亿美元;明年可能进一步走低15%,至14亿美元。

现在,市场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资金最大磁铁的说法,也有了高度的共识。摩根史丹利的报告就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资金支持,许多地产交易可能因此被搁置。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和地区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金额达6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13.7%,较去年同期上升6个百分点。同期在上述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达714亿美元,同比增长39%。

全球会计师事务所安永预期,随着各项成果逐步落地,中国有望逐步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中国资本实力后劲十足。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