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亚细安绿色能源合作

亚细安清洁能源种类繁多,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储备丰富,发展清洁能源具备天然优势。(资料图,法新社)
亚细安清洁能源种类繁多,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储备丰富,发展清洁能源具备天然优势。(资料图,法新社)

字体大小:

2017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进一步彰显了能源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地位,突出“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下能源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南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世界主要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及能源转型的积极推动者,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亚细安清洁能源种类繁多,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储备丰富,发展清洁能源具备天然优势,中国-亚细安绿色能源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传统能源安全观发生转变

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后,能源国际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期,其能源安全战略表现为充分运用能源外交手段,通过国家支持、国有企业参与,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或政府援助来保障国内所需能源需求。2008年金融危机后,油价低位徘徊,中国借机扩大对海外油气能源领域的投资,大大提升了国际能源合作的主动权。

“一带一路”提出后,中国的能源安全观逐渐由传统的政府主导、确保能源资源安全,转变为提高能源效率、创新合作模式的新能源安全观。

可以说,“一带一路”下的能源合作,不仅仅意味确保能源资源的供应和海外能源资产的扩张,更多的还指向更高层次、能源领域全产业链的合作,是“跨区位、跨领域、全方位、多环节”的合作,既涉及竞争激烈的石油、天然气等传统领域能源合作,也包括水电、风电、光伏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合作,同时还涵盖勘探、开采、加工、运输等能源基础设施环节。

中国-亚细安能源合作出现新机遇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亚细安能源合作正面临新机遇,东南亚的能源需求结构正在经历较大的变化。

首先,东南亚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之一,该地区的能源消耗自1995年以来已翻了一番。近年来,能源需求仍在持续扩大,亚细安国家须加大对能源尤其是电力资源的发展投资。

从能源结构来看,与全球发展趋势相同,亚细安国家能源结构正在从高碳向低碳转型。根据亚细安发展再生能源的目标,到2025年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需求的比重,将从2014年的9%提升至23%以上。为此,它们将扩大投资、推广新能源技术,如提高太阳能效率和创新浮动太阳能电池板技术,大幅扩大电力部门以及供热、制冷和运输中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从中国方面来看,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绿色发展理念适应了东南亚的发展新趋势。多年来,中国采用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来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光伏产业,2018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达1000亿美元。如今,这两种能源已有很大程度的发展,装机容量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还扩大了新能源领域的对外投资合作,2017年新能源领域的对外投资达440亿美元。

东南亚一直是中国对外电能领域合作的重点。自2003年以来,中国在东南亚电力部门的投资已达660亿美元。2014年至2018年,中国资本占印度尼西亚电力部门投资来源的13%,占亚细安电力部门投资来源的6%。在2016年9月举行的亚细安-中国环境合作论坛上,中方表示将与亚细安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促进开放式的“南南环境合作”,承诺将首先帮缅甸、老挝等国发展太阳能电池板和清洁能源炉灶等民生项目。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当然,新时期中国-亚细安发展绿色能源合作,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从中国方面来看,要发展绿色能源合作,首先必须加快国内能源结构转型。根据中国在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会议上的承诺,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届时25%的能源需求将来自非化石能源,而目前这一比例只在15%。

但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中国要保证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出现困难。为使经济增长保持在目标范围内,不少地方官员允许更多信贷流向钢铁和水泥等一些高排放行业,并增加燃煤电厂以满足电力需求的增长。

此外,今年上半年中国政府对清洁能源的补贴,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40%。中国的CO2排放在2015年和2016年出现下降后,这两年再次出现攀升苗头。

在对外投资方面,尽管中国提出要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但在一些国家的投资项目仍有不少是高耗能源项目。如中国参与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孟加拉、蒙古和越南等国的200多个燃煤电厂的建设。据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倡议下,25%的能源项目是煤电站,136个带路沿线国家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8%。

因此,有人担心,由于一带一路也为中国的产能过剩创造出路,它会因此推动其他国家煤碳密集型产业的增长。除非中国能够尽快实现国内能源结构转型,逐步淘汰煤炭发电并使一带一路及其海外投资项目绿色化,否则中国-亚细安在绿色能源领域合作就不能取得更大成效。

从亚细安国家来看,也存在不少困难。首先,对于大多数亚细安国家而言,目前煤炭和天然气仍然是亚细安国家电能的主要来源(约占78%),已经形成长期的路径依赖。

其次是债务可持续性问题。要在东南亚地区开发可再生能源是一项昂贵的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目前,东南亚发展再生能源的资金主要来自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银行的贷款投资,但不少亚细安国家的外债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对承担更多外债用于发展清洁能源持谨慎保守态度。

从中国方面来看,2015年至2017年,中国几家银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贷款超过4000亿美元。对中国而言,这些贷款也是有巨大风险的。怎样与亚细安国家协商,建立有效的投资保障机制,确保中国企业的投资不受损害,也是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但无论如何,将一带一路建设与推动中国-亚细安绿色能源合作紧密结合,预示双方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以互联互通建设为基础,同时借助多元化合作机制,更加突出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中国对外能源合作理念。这一新型合作模式对于升级打造中国-亚细安自贸区,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作者是中国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