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系列 西安将迎来新风景

设于西安高新区的半导体激光器科技公司“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创新研发,并希望得到更多政府的支持。(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设于西安高新区的半导体激光器科技公司“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创新研发,并希望得到更多政府的支持。(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字体大小:

陕西省一个多月前获批设立自贸区的消息,让西安阎良航空基地的企业对未来充满期待。受访者希望,这里将迎来一番新风景:国际客机租赁公司等将陆续入驻,让本地企业和国际公司有更多合作机会,尤其重要的是,借助国际化与国际企业以提升本地的创新能力。

位于西安市东北部的阎良区是中国航空发展重镇,这里集合了多达700家航空企业,涵盖生产制造、教育培训、旅游体验等产业领域。

今年8月31日,中央政府宣布陕西省连同另外六省市获批设立国家第三批自贸区。根据陕西省政府提出的定位,陕西自贸区将集中于航空航天、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能源金融四大产业。

当地媒体报道,自贸区初步选址范围约119.69平方公里,料将涵盖国际港务区、阎良航空产业基地、西安高新区等重点发展区块。

对于渭北工业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专职副主任金乾生(58岁)而言,自贸区的设立有如为航空业“加磅”,有望加强当地企业的创新动力。

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现阶段的国际航空客运和货运市场中,波音和空客等外国公司仍占优势,大飞机和大发动机的创新过程中,国际合作“完全不可避免”。

他说:“外企加入合作能缩短创新时间,它们能带进来的,我们就不用从头开始,无论是研发新机型或零件,都是这样。”

记者上月随中国官媒组织的外媒访问团走访西安,一些受访企业反映,目前在陕西进行创新研发时,仍存在一些障碍。

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的半导体激光器科技企业“西安炬光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兴胜向本报坦言,官方对于产业研发的支持力度不够多。

他举例说,自己在西安经营科技企业,研发开支可享的税务回扣是50%;相比之下,中国一些省份提供的回扣达200%,一些国家甚至达400%。

陕西统计局上月发布的一项报告也凸显,陕西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向来比发达省份低:陕西省前年研发经费总支出是366.8亿元(人民币,约75.2亿新元,下同)。相比之下,北京、上海、江苏同期的研发经费支出,分别为1286.6亿元、831亿元和1630亿元。

刘兴胜也说,吸引人才是陕西企业面临的另一挑战,这里工程师人数多,但缺乏高端管理人员,多少影响科技创新水平。

陕西统计局数据显示,按研发人员学历统计,被调查的超过9000家陕西企业中,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分别占总科研人员的6.3%、16.55%和27.4%,这个数量在全国屈居第13、11和15。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向本报分析,追根究底,陕西的劣势在于处于内陆地区,向来开放性不足,导致科技和文化优势无法发挥。此外,陕西的经济主要靠政府投资而非市场机制推动,也造成企业活跃度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保平指出,自贸区的设立将起催化作用。他说:“最好的外国企业都进来,一些企业过去脱离全球产业价值链,现在放入体系里,就必须去自主创新,不然就很难生存。这和80年代在沿海地带设立经济特区是一样的。”

设自贸区的另一层意义是,通过合资与并购帮助陕西企业扩大业务和市场,走向国际化。

针对航空业前景,金乾生说,阎良区目前有700个航空企业,民营企业占85%、外资企业占10%、另有5%是国有企业。

他期望,自贸区设立后,外资企业比例能逐步提高到30%,一部分来自新设立的外资企业,另一部分来自通过收购兼并或股权重组,对现有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他举例指出,更多国际客机融资租赁公司可在自贸区内设分公司,以较低成本把国外飞机买到自贸区,再转租给当地航空公司,使得通用航空公司和直升机公司成本将降低。

如此一来,机票将变得更便宜,一般老百姓可受惠,同时也可促进商务和旅游。

刘兴胜期望,未来,在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政策下入驻西安的外企不仅是从事生产,或纯粹为利用陕西相对廉价的劳动成本而来,而是“真正搞研发的”,对半导体领域有实际帮助,打造更利于创业创新的生态环境。 

(三之一)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