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学者分析: 中美关系未来有三个走向

来自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葛来仪说,中美双边关系正处于“战略十字路口”,未来的大约三个月至关重要。中国学者查道炯则认为,中国无意与美国划洋而治。(法新社)
来自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葛来仪说,中美双边关系正处于“战略十字路口”,未来的大约三个月至关重要。中国学者查道炯则认为,中国无意与美国划洋而治。(法新社)

字体大小: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预测中美关系未来三种可能走向,其中战略竞争程度最低的是两国在西太平洋达到实力均衡,但中国学者查道炯指出中国无意与美国划洋而治,而是希望双方虽然政治形态不同,依然能够和平共处。

葛来仪昨早(9日)在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举办的年度区域展望论坛上围绕中美关系的主题发表讲话。她表示,中美双边关系正处于“战略十字路口”,未来的大约三个月至关重要,并预测中美关系未来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中美成功达成贸易协定,减少其他领域的紧张情绪,将推动美国对华政策回归对冲战略,在对华的合作与竞争中更加平衡。她说:“中美将在利益重叠的区域展开合作,并通过对话来解决摩擦。双方将试图减少摩擦,避免某个领域的摩擦外溢至其他方面。”不过,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在军事、经济及外交领域的战略性竞争将依旧存在。

第二种走向则是中美之间展开21世纪的冷战,双方在军事上视彼此为威胁,各自扩充军备,在网络安全、太空等多领域展开军事竞争。在政经方面,两国将加速经济脱钩,同时在全球展开意识形态竞赛。

第三种情况不太可能在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任期内发生,但中美未来可能将达成大战略交易,在西太平洋实力平衡的情况下,找出存在纠纷和具有合作潜能的领域,建立起战略性了解,两国将“和平并平稳地在西太平洋过渡到实力平衡的状态,在调整国际体系上,美国将选择性地接纳中国的要求”。

葛来仪认为,美国领导人应该改变对华政策,重新与中国展开互动,至少在打击毒品、气候变化等方面与中国展开合作。她也认为,面对国内经济放缓以及民主党掌控众议院所带来的政治阻力,特朗普与中国达成贸易协定的意愿越来越大。“从历史上来看,当美国总统在国内受挫时,会转向国际来创建及留下自己的政治遗产。”

参与同场论坛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则指中美在认知沟通上存在脱节。他在回答有关中美是否会达成协议“以太平洋为界”的问题时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太平洋足够大,足以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并不意味着中国希望以太平洋为界,与美国划洋而治,而是强调“中美虽然政治形态不同,但依然能够和平共存”。

查道炯说,中美在多个概念上脱节,其中包括中美建交、关系正常化是否代表美国接受中国的政治形态;中国的经济腾飞是否依靠美国,以及中国是否属于发展中国家等概念。他指出,中美真正面对的挑战来自于能否进行自省以及自我改变,双方应该将每次的“危机”视为“试错”的机会,并且再尝试通过协议来建立纠纷管理机制。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