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稀土会是中国王牌?

稀土是钪、钇、镧、钕等17种金属元素的合称,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不仅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和尖端科技领域,连智能手机的制造都离不开稀土。(路透社)
稀土是钪、钇、镧、钕等17种金属元素的合称,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不仅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和尖端科技领域,连智能手机的制造都离不开稀土。(路透社)

字体大小:

中美贸易磋商上个月陷入僵局后,美国对华关税制裁和科技断供威胁加剧,作为中国重要战略资源的稀土成为中国反制筹码的可能性迅速加大。

5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江西赣州稀土产业,释放中国可能打“稀土牌”的首个信号。5月28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若有人想利用中国出口的稀土制品遏制打压中国发展,中国人民“会不高兴的”。随后,中共官媒《人民日报》用了“勿谓言之不预”,这个中国语境下的严厉外交术语,更加剧了中国将以稀土反制美国的各界猜想。

稀土是钪、钇、镧、钕等17种金属元素的合称,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它在国防军事上用途广泛,喷射发动机、导弹制导系统、反导弹防御系统、人造卫星和激光等军事设备的制造都离不开稀土。

稀土在智能科技和新能源领域也有重要价值,计算机、节能照明、风力发电机、电动汽车,甚至是人们使用的智能手机都离不开稀土。

中国多年来把稀土视为媲美石油、重要的战略资源,据中国媒体报道,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就曾提到:“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中国如何成为稀土大国

在稀土资源禀赋上,中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算,中国稀土储量全球居首,占全球储量37%,比排名并列第二的巴西和越南多出一倍。

不过,真正让中国能主宰全球稀土行业的,是其在稀土生产加工上的主导能力。

上游开采的原始矿必须经过加工,把精矿转化为稀土化合物、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或合金等,才能进一步用于各种工业用途,例如制造永磁材料、发光材料、稀土催化剂等。

虽然马来西亚、爱沙尼亚、泰国、法国等都有稀土加工行业,但中国的规模雄踞全球第一,一些国家开采的原始矿,包括美国唯一稀土矿——加州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每年开采的原始矿,都被运到中国加工。

中国的稀土生产规模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稳居世界第一,去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71%。中国也是唯一能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

曾任独立环境智库“中国水风险”首席研究员的刘虹桥受访时向《联合早报》指出,中国在布局稀土和其他关键性原材料上的起步非常早,不仅制定了详细的行业发展规划,也在创新和研发上大量投入;此外,中国也在稀土行业储备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

她说,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稀土产业,过去二三十年几乎停滞不前,特别是在开采、冶炼和分离等上游产业的技术研发上,不能与中国的长期投入相提并论。

刘虹桥说:“中国掌控着矿产、产能、技术和核心人才,其他国家断档了二三十年。中美贸易战只不过暴露了全球稀土资源治理的长期欠账。”

她认为,中国长期主宰全球稀土行业背后,是其他国家的盲目乐观和欠缺危机感。“很难想象其他任何一个关键性原材料会被单一国家主导,甚至垄断供应长达20多年,而各国却迟迟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未雨绸缪。”

中国为稀土加工付出环境代价

有分析指出,稀土其实并不稀缺,但稀土加工环境污染严重,使得很多国家放弃在国内发展相关行业。

事实上,中国也为稀土产业优势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在中国的“稀土之都”包头,稀土开采加工形成的尾矿坝导致周边村落沦为“癌症村”;“稀土王国”赣州因稀土开采面对水体污染,饮用水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矿区附近居民。

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永续发展教授威廉姆斯(Eric Williams)受访时说,由于政府支持、环境污染管制欠缺、人力成本低廉,中国的稀土生产成本远低于其他国家,加上中国在稀土领域大力投资,让中国长期享有主导该行业的优势。

稀土是中美贸易战无法忽视焦点

中国对全球稀土行业的主导作用,让稀土成为中美贸易摩擦中无法被忽视的焦点。去年美国进口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中,80%来自中国;爱沙尼亚、法国和日本也向美国出口稀土加工品,但原始矿同样来自中国。

美国从去年以来对中国实施多轮关税制裁,但稀土始终未入列征税清单,即便美国正在考虑的另外3000亿美元(4085亿新元)关税清单中也不包括稀土,显示美国对中国稀土优势的忌惮。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观察到,中国密集释放打“稀土牌”信号以来,美国政治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罕见地未对此做任何公开表态。

他受访时指出,美国国会、军方在过去几年都曾有过研究报告指美国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太高,说明美国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一直没采取实质性行动改善对中国的依赖。

李明江判断:“(美国决策层)可能内心会有担忧,他们知道美国有一定的脆弱性和受到的实际威胁,也不想公开承认或暴露自己的弱点。”

稀土牌引发稀土价格上涨

中国亮出“稀土牌”已引发全球稀土市场震荡。据路透社梳理亚洲金属网数据,自习近平上月20日考察江西稀土行业以来,一些稀土元素价格显著上涨。

以用在风力发电机、电动汽车上的稀土元素镝(dysprosium)为例,截至本月6日,其价格已飙升14%,达到2015年6月以来新高。

同一时期,生产发动机和涡轮机的磁材料所需的钕(neodymium)金属价格上扬30%;医疗影像和燃料电池中用到的钆氧化物(gadolinium oxide)上涨12.6%。

稀土产业咨询公司ThREE总裁肯尼迪(Jame Kennedy)在美国工业杂志《国家防务》(National Defense)上撰文称:“如果中国选择禁运这些材料,几乎可以关闭所有中国以外的汽车、电脑、智能手机和飞机生产线。”

芒廷帕斯稀土矿母公司MP材料联合主席里京斯基(James Litinsky)也在美国商业新闻网(CNBC)节目中表示,“中国以外的世界没有(稀土)加工能力”,美国若无法在稀土加工上找到有经济效益的方法,“美国工业将没有未来”。

美国采取行动试图摆脱对华依赖

面对中国威胁,美国在过去几个星期已开始采取行动,试图摆脱稀土的单一采购途径。美国国防部后勤局正与马拉维、布隆迪等地的供应商接洽,寻求多元的稀土供应。

上月20日,美国蓝线公司(Blue Line)和澳大利亚稀土生产企业莱纳斯(Lynas)宣布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德克萨斯设立稀土分离工厂。莱纳斯是中国以外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商,对全球稀土供给份额约达12%。

不过,美国能否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或是恢复国内稀土加工以满足需求,充满未知。

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永续发展教授威廉姆斯指出,美国之前有稀土加工产业,很快会重启,目前难以估计会有多大生产能力。他也说,美国可从煤灰、赤泥、废弃的电子产品和发动机当中提取稀土,但开发并使用这些技术需等待好多年。

美国学者:中国在稀土行业并非绝对垄断

针对中国的稀土断供能否成为中国的杀手锏,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在稀土行业并非绝对垄断,因此“稀土牌”不一定如外界想象般奏效。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事务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认为,经历过2010年中国向日本禁运稀土的教训,国际社会这些年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已逐渐减少。

2010年,中日因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问题发生外交争端,日本指中国对日本实施稀土禁运,但中国予以否认。欧洲、日本和美国之后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仲裁,指中国违背自由贸易原则。中国辩护此举是为保护环境,但WTO在2014年裁定中国败诉。

甘思德指出,这轮风波后,其他国家加大稀土项目投入,一些行业也想办法囤积储备并找到替代品,中国运用稀土作为政策工具的能力被削弱。

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前美国国防部资深供应链问题专家格尔茨(Eugene Gholz)也乐观认为,即便中国对美国实施稀土禁运,美国还是能从其他渠道进口含有稀土的加工产品。

格尔茨受访时说,中国并未在在稀土行业完全垄断,尤其是下游的稀土产业链,如提炼金属、生产合金及制造各种相关产品的工业分布在许多国家,因此中国的稀土断供“会造成成本和麻烦,但不是大问题”。

中国不易切断所有稀土出口

一些学者也对中国能否做到完全切断对美稀土供应有所保留,并认为中国甚至可能为此付出产业外移代价。

长期关注稀土的独立研究员刘虹桥指出,全球产业链错综复杂,大量产品在中国生产、组装,为了限制稀土出口而去损害国民经济的做法并不现实,因为这将影响经济产值、税收、就业、社会安定,是顾此失彼的举措。

格尔茨也说,面对中国的禁运,美国会从日本等其他国家进口含有稀土的产品,而日本会从中国进口原材料,这将导致永磁材料、发动机等下游产品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日本等其他国家。

黑市加大控制稀土出口难度

此外,稀土行业长期存在非法开采和走私的黑市,让中国在控制稀土出口上面对挑战。

独立环境智库“中国水风险”2016年发布的一份《稀土之阴暗面》报告引述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估计,2013年和2014年中国“南方矿”(即离子型稀土矿)的实际供应量分别超过5万吨和4万吨,但同期中国官方下达的合法生产配额只有1.79万吨,意味着非法市场规模已达合法市场的2.2到2.8倍。

格尔茨说,过去当中国试图限制稀土产量时,非法开采、加工就会增加,大量稀土从黑市流出中国,为国际买家提供缓冲。

中国官方也认识到,“稀土牌”若要奏效,必须整顿行业秩序。中国发改委本月4日召开的行业专家座谈会上,打击无证生产、非法走私,斩断“黑色”产业链,以及加强出口管控,建立稀土出口全流程追溯和审查就是主要讨论课题。

学者:稀土牌恐将加剧中美对抗

在官方的层面,中国就“稀土牌”释放出的信号也是虚虚实实,虽警告“勿谓言之不预”,但未见实际行动。受访学者认为,中国是希望借稀土威胁重启谈判,在贸易磋商中争取更大空间。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受访时分析,中国显然在认真考虑打“稀土牌”的可能性,但目前尚未采取实际动作,主要目的是“规劝美国重回谈判桌、降低贸易谈判的价码”。

针对中国下一步策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受访时说,中国可能循序渐进,从减少出口到大幅缩减,甚至到禁止出口,这取决于贸易战发展,“现在这张牌放在手里引而不发,(对美国)也是一种压力”。

学者判断,影响“稀土牌”的因素包括,美国是否对剩下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增加关税,是否会加大对华科技战,以及中美两国元首在本月底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能否会面,并且扭转当前形势,在贸易问题取得共识。

此外,中国是否会祭出“稀土牌”,也取决于中国对中美全面关系的研判,以及是否要同美国全面摊牌。

李明江分析,中国认为面对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的极限施压,拿出具有一定威慑力的稀土予以反制合乎情理,但大范围地对美实施稀土禁运,将把中美全面关系推向进一步对抗。

他说,禁运稀土将在美国国内引发震动,让美国对华鹰派就中国的强势,以及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的研判和警示成为现实,让鹰派得以强化未来在对华政策上的作用和声音。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韩磊(Paul Haenle)也警惕,“稀土牌”会让中国在贸易战中从“受害者”转变成“进攻者”,效果适得其反。

他近日在美国亚洲协会网发表评论说:“此举很可能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加深两国的隔阂线,为华盛顿那些呼吁(中美)脱钩的声音助力。这都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