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为世界粮食供给贡献重大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袁隆平2007年5月在实验田观察水稻长势。(新华社)
袁隆平2007年5月在实验田观察水稻长势。(新华社)

字体大小:

(北京综合讯)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昨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据“新华视点”报道,袁隆平是于下午1时07分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逝世,灵车下午4时许驶出医院时,路边已聚集了闻讯赶来的市民捧花送别,路上司机也纷纷停下车辆鸣笛。

袁隆平去世前,家人围在床边唱着他喜欢的《红梅花儿开》等歌曲。他的儿媳甘女士说:“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受访的医务人员也透露,入院之初,袁隆平每天都要问天气、气温,关心稻子长得好不好。

袁隆平每年都会到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工作三四个月,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几乎天天都会下田,查看每亩穗数、谷粒大小、是否有空壳。去年12月,尽管家人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他还是按往年一样前往海南。因为腿脚不便,他不能经常下田,但有一次,因为担心一个科研活动组织得不好,他没通知秘书,叫了司机就赶了过去,急得秘书和家人直跺脚。

今年3月,91岁高龄的袁隆平在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4月初转回长沙治疗,但一病不起。

袁隆平是中国研发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首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1930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曾梦想当飞行员、游泳健将,但于1960年代目睹了大饥荒后,决定投身农业。

袁隆平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他1966年发表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序幕。其研究成果1976年起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幅提高水稻的单产和总产。经过其团队20多年来的攻关,杂交水稻目前已在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两吨左右。 

他在国内外获奖无数,2019年被授予中国的国家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新华社建议降半旗志哀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昨天发表评论建议为袁隆平逝世降半旗志哀,指其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卓越贡献。

央视旗下的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与《新京报》昨早就发出袁隆平病逝的消息随后删除,但难解网民的愤怒,被抨击“抢新闻”“没道德”。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