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食品来源多元,新加坡食品局于去年4月推出新的执照更新标准,规定鸡蛋进口商须制定业务持续计划来缓解潜在的食品供应冲击。
四家承诺要扩充货源的本地鲜蛋进口商因未达标,自上周起不得继续从马来西亚进口鸡蛋。虽然我国约三成的鸡蛋供应来自这四家公司,但是到目前为止,鸡蛋零售价没有出现明显波动。
新加坡食品局答复媒体询问时说:“四个进口商没有尽力达到他们设下的业务持续计划(business continuity plan),所以自本月20日开始,食品局不再发执照给这些公司继续从主要货源地进口鸡蛋。……不过在这期间,它们仍可以从其他获认可的来源地进口鸡蛋。”
食品局并未公布这四家公司的名字,但据《联合早报》探知,它们是明记蛋庄、合成鲜蛋供应商、Green-Tech鸡蛋工业和优良蛋业,它们主要的货源皆来自马来西亚。
食品局指出,扩充食品来源有助于加强食品保障,让我国能在传统货源受影响时从其他地方进口粮食。为了确保食品来源多元,该局于去年4月推出新的执照更新标准,规定鸡蛋进口商须制定业务持续计划来缓解潜在的食品供应冲击。这是必要的,因为本地超过七成的蛋来自同一个国家。
食品局去年1月预先通知进口商相关规定,并在条例生效后给予商家缓冲期,允许它们最迟2019年9月才提呈业务持续计划。
本地现有36家活跃的鲜蛋进口商,食品局透露,其中20家制定的计划与扩充货源地有关。它们也可以选择与主要来源地以外的供应商签订聘用合约,或是维持一定的库存。
供应商:顾客不喜欢冷藏蛋
2016年获当局认可的鲜蛋农场有47家,分布在七个国家,截至今年7月9日,数目已增至13个国家的121家农场。
合成鲜蛋供应商老板吴志毅(53岁)受访时说,公司原本每个星期从马来西亚进口60万至80万个鸡蛋,占公司总进口量90%至95%。要达到业务持续计划的标准,公司必须从主要进口地以外的国家进口至少15%鸡蛋。“政府认为新加坡不可以过于依赖一个国家的货源,这个出发点是对的。不过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他们不了解,就是顾客不喜欢冷藏蛋。”
他解释,从马来西亚以外的国家进口的蛋都是冷藏蛋,而他的顾客九成是熟食中心和巴刹摊贩,他们不会处理这类蛋,因为冷藏蛋放在室温环境会出水珠易发霉。接下来他会去找可以接受冷藏蛋的新顾客,像是酒店或为船只提供补给的海事业客户,这需要三个月至半年。
据了解,还有进口商因为在马来西亚开农场,所以主要进口自家生产的鸡蛋。
至于蛋价,受访零售商都说目前零售价变动不大。在红山巴刹摆摊,同时也是鲜蛋进口商的沈明辉(45岁)说,以一个65克的鸡蛋为例,过去两周每个虽然涨了两分,但他的售价维持在10个2元5角左右。
迷你超市老板王国治(58岁)则说,比起6月病毒阻断措施刚结束后,马来西亚鸡蛋的价格反而跌了。之前10个60克重的蛋卖2元3角,过去三个星期维持在2元。
食品局指出,多数进口商可以如常进口鸡蛋,所以本地有足够货源满足公众一般的需求,无须囤积鸡蛋。该局会密切留意市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