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反传统为物流业注入新科技

经过几个月深入探访本地业者,Haulio网络平台创办人沈昇辉发现,集装箱运输业可透过科技整合,提升效率。(陈渊庄摄)
经过几个月深入探访本地业者,Haulio网络平台创办人沈昇辉发现,集装箱运输业可透过科技整合,提升效率。(陈渊庄摄)

字体大小:

一名28岁的年轻人给自己一年改变一个传统行业。

造访沈昇辉位于巴西班让集装箱码头(Pasir Panjang Terminal)的共用工作空间,只见他与四名伙伴在一张四方桌上,架起四台笔记型电脑,专心投入工作。

这个共用工作空间隶属新加坡港务集团(PSA Corporation Singapore)创投基金单位PSA unboXed Incubator,入口处有一架变形金刚。不论是名称或空间设计,皆隐隐透露出这是个必须打破思维框架、亟需改变的领域。

这是沈昇辉在去年底辞去工作后,为自己定下的使命。

自大学毕业,沈昇辉加入了本地一家媒体公司,从事商业咨询,专注协助企业开发智能手机和网页应用软件。

在工作的三年期间,他逐渐摸索出个人的优势与兴趣。“我发现自己喜欢观察流程,对B2B(企业对企业)的商业模式最感兴趣。”

他的客户不乏物流业者,沈昇辉发现这个行业有许多流程可以运用科技整合,提升效率。

他说:“因应电子商务崛起,越来越多人发现原来物流业很重要。”可是,沈昇辉认为,大部分解决方案仍聚焦于“最后一里”送货到府的流程,包括货运代理、集装箱运输等却备受忽略。

去年8月,他开始深入走访这个行业的业者,探寻他们最急迫且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沈昇辉得出的结论是,业者通常清楚问题所在,“一方面,他们不懂得怎么运用科技解决;另一方面,无法抛开包袱,改变做法。”

以集装箱运输为例,根据沈昇辉与团队的研究,目前我国有超过230家承运公司(haulier),规模最大的拥有200辆拖车头,最小的只有一辆。他说:“和德士一样,不可能永远都是尖峰时间。”

沈昇辉指出,承运公司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发现,整个行业的使用率大约只有60%。

设网络平台 善用闲置资源创造双赢

以往,当一家承运公司为了应付客户需求,需要更多拖车头和拖车架时,只能打电话给信任的同业租借。

沈昇辉和团队于是想,如果可以架设一个平台,让所有急需拖车头和拖车架,或拥有闲置拖车头和拖车架的承运公司在平台上共享资讯,互取所需,“这将是共创双赢。”

考量到部分业者可能顾及同业竞争,使用平台的承运公司也可限制只有特定使用者才能看到相关信息。

去年底正式注册公司“Haulio”,沈昇辉与团队于今年3月开始架设系统,5月推出试用版的同时,团队获港务集团的创投基金选为培育企业之一,投资5万元。

除了让承运公司共享资讯,沈昇辉在研究集装箱运输流程时也发现,我国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介于3000万至3200万个标准箱(TEU),真正进入我国的只有一成左右。意即九成是透过我国港口转往其他地方,“就像我们搭乘飞机到某个机场转机但不入境,人靠双腿走,集装箱需要靠承运公司运载。”

如果要进入港口从事相关工作,承运公司必须向港务集团投标,争取到合约的公司才获准进去。不过,一旦派不出人手,有关公司将被罚款。

由于少有年轻人加入,目前该行业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沈昇辉指出,受限于人手,有能力竞标的承运公司如今大多兴趣缺缺。

港务集团意识到这一点,经沈昇辉与团队建议,集团在Haulio平台上开放部分“随需而至”(on demand),承运公司无需经过投标,随时登记即可进入港口展开有关工作。

港口以外,承运公司在该平台上同时可搜寻集装箱中转站的工作。

据沈昇辉透露,截至目前已有50多家承运公司登记为用户,运输超过10万个集装箱。

为自己定下一年的目标,请沈昇辉总结这一年的经验,他笑言:“非常好!”创业团队不仅获得港务集团资金支持,也达成他预期的用户数量。接下来,团队已经着手改良有关平台,改进用户界面(UI)和提升用户体验(UX)。

沈昇辉意识到本地不少商会与商团开发类似平台,积极协助物流业转型,他直言:“我们不是竞争关系。”若彼此的技术相容可以协助更多物流业者,他乐观其成。

(物流贯通·畅行无阻五之一)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