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盘点
于泽远
在昨天的记者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一直面带笑容,还几次拿记者的问题打趣,显得十分轻松自如。
这是李克强第四次在总理记者会上亮相,也是他表情看起来最轻松的一次。
事实上,李克强在今年“两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年会)上的整体表现都给人“轻松”的印象,幽默感也明显增加。比如,他在重庆代表团用“重庆火锅”夸重庆经济之“火”;在广东代表团赞广东人能干、会干,不仅“敢为人先”,还会“无中生有”;在福建代表团称福建要“福”字当头,更要“建”字开路等等。
李克强的“轻松”一直延续到昨天的总理记者会。在回答经济下行、工人下岗、香港、朝核、南中国海等棘手问题时,他也试图展示幽默,甚至调侃自己“地方口音较重”“听中文的能力可能有限”。
记者会结束后,李克强意犹未尽,没有即刻离去。当有记者隔着保安大声问他对股市是否有信心时,他也高声回答:“只要你有信心,我就有信心。”
李克强最后这一嗓子被一些网络媒体用作大标题,为整场总理记者会增添了些许亮色。
从1993年起,总理记者会成为每年“两会”的“压轴大戏”,也是历任中国总理展示施政理念和个人风格的舞台。李鹏、朱镕基、温家宝和李克强先后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
对这几位“主角”,观察人士的印象是:李鹏不善言辞,他的记者会比较沉闷,朱镕基性格鲜明,他的记者会最有看头;温家宝比较感性,他的记者会不乏亮点;李克强稳健务实,他的记者会中规中矩。
整体上看,李克强昨天的表现虽然轻松,但回答问题依然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很多出彩的地方。而且,凡是与他主管的经济工作无关的问题,他基本上都不愿正面作答。可以说,”严守经济本分”是昨天总理记者会的基调,这或许也是李克强给自己的定位。
严守经济本分
比如,在前三次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都回答了有关反腐败的问题,留下过“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这样精彩的句子,但反腐败问题压根儿没出现在昨天的记者会上。又比如,在回应朝核、南中国海等敏感问题时,李克强只泛泛谈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连朝鲜、南中国海的名字都没有提及。
在经历胡温时代“九龙治水”、中央权威特别是最高领导人权威明显不足的教训后,习近平主导的中国新一代领导层这几年开始重新打造权威,包括经济在内的各项大权更多地向最高领导人集中。去年12月以来,中共高层要求全党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形成了地方向中央看齐、中央向最高领导人看齐的声势。这些大背景当然也会影响到今年的总理记者会。
李克强“轻松”的背后不仅有权力格局的变化,更是如何突破中国经济增长瓶颈的难题。毕竟,做好经济工作一直是中国总理最大的“本分”,李克强严守这个本分,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