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跳出“体制”安逸 实现自我价值

字体大小:

1994年,家在广东韶关的黄娟在大学毕业后走出校园时,周遭一切都在变化与发展中。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商品经济大潮滚滚向前,城市发展高歌猛进,每个人身上都有用不完的冲劲,只要努力,一切似乎都有可能。香港歌手叶蒨文的《潇洒走一回》,当时红遍大江南北,“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歌词中的自在肆意,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状态。

中国高校亦是暗流涌动,像黄娟这样的大学生,当时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高等教育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计划经济年代,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国家的“准干部”,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但在1993年,中国官方提出,要改革高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1994年,原国家教委下发文件,实行“招生并轨”,在高考招生、收费、就业等方面实施改革,提出大多数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这项政策在1996年正式实施,经过数年调整过渡后,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在1990年代后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时年21岁的黄娟来说,毕业后的去向是她当时面临的人生重大选择。彼时,广东这片土地召唤了无数热血青年,“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是当时极为流行的一句口号,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当旺盛,即便国家取消了工作分配,但对大学生来说,个人发展其实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遇与空间。

“那时候,一些用人单位开始走进校园招揽人才。”黄娟说,校园招聘现在是企业纳才的重要渠道,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到校园宣讲、求贤聘才,还属于比较新鲜的事。不少学生也还不能确定,远离家乡、进入一家未知的企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是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时代的巨轮推动人们的择业观发生变化。黄娟的同学中,一部分人选择离开粤北,南下珠三角发展,另一部分人则留在当地,在不同单位与岗位就职。黄娟属于后者,毕业后进入当地的中国建设银行,成为一名银行从业者。

进入国有商业银行,即成为“体制内”人员,在多数人的观念中,这一标签意味着保障完备、福利待遇相对优厚。尽管在1990年代市场经济意识的冲击下,中国掀起一股下海创业的热潮,一些公务员抛掉手中的“铁饭碗”,辞职下海或停薪留职,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稳定的国有单位仍有巨大吸引力。

从校园踏入社会,是人生一个重要时刻。黄娟说,刚刚接触社会时,作为“70后”的一员,自己继承了上一代朴实勤俭的传统,父母时常教育她,在单位里要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尊重同事,把集体荣誉摆在第一位;在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进而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也是当时大多数青年的工作理念。

谈及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黄娟说,国有商业银行机制健全,严谨规范,“如果把金融环境比喻成大海,那么国有商业银行可算是航空母舰。”国有银行的体量、存量和稳定性都足以承载国家的金融使命,而在这艘巨轮上工作的员工就像每一个零部件,结构体系复杂,内部分工非常细致。

此后的20余年里,黄娟一直在金融系统单位就职,凭着自己的努力,她从最初的银行柜台职员,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支行行长、分行的中层管理人员。回忆自己在银行的经历,黄娟称,在外人看来,“体制内”代表着工作舒适、波澜不惊,但对个人而言,同样不乏奋斗与拼搏,且要承受不小的工作压力。在这一过程中,自己获益匪浅,对金融机构的运作也有了一定了解。

黄娟在“体制内”工作的这些年,也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全球化、商品经济和消费主义深刻影响了每一个人,个体对社会的认知发生改变,每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周遭环境影响。

在国有商业银行工作了24年后,黄娟选择了离开。去年,她向银行辞职,进入珠三角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转型成为一名资深财富顾问。

人生转折遵从内心决定

从外部环境看,中美贸易战去年正式开打,中国经济前景变中有忧;从个人因素看,黄娟辞职的时候,在银行体系中已是资深人士,此时辞去收入稳定的工作,转而投入一个全新领域,她的这个决定,多少令身边的亲朋好友吃惊。

“对于老一辈来说,当然还是希望子女可以很稳定地工作与生活。”黄娟坦言,她花费了一些时间,耐心去跟父母解释自己的想法,最终还是获得他们的支持。朋友当中,不少人都可以接受与理解她的决定。

她指出,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思想不断受到冲击,自己作为“70后”这一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成长群体中的一员,也经历了新思想与新事物的冼礼。近年来,从“体制内”跳槽、转行的人士不断增加,主动抛掉安逸的工作,换一个人生舞台去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想法不仅限于年轻人,资深人士也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新起点意味着新生活,翻开人生新篇章,这无疑是黄娟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黄娟直言,这是一个遵从自己内心的决定,时代发生巨变,身边的人、事、环境都不断在变,“似乎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告诉自己,勇敢跳出僵局,去寻找更多可能,不要再过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

“体制外”工作有挑战和风险

对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黄娟称,这一职业带给她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相较而言,“体制外”的工作具有挑战性与风险性,必须具有迎接变化的意识,常常可能受到突发性、不可控制的人为因素影响。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容易被激发,快速成长的同时,也有助克服自己的软肋。

她说,在外人眼里,她在这个年龄段跳出“体制”,似乎晚了一些,不过,在“体制”外工作一年多来,所见所闻又让她觉得“幸好是在这个年龄段”,因为经历过沉淀与积累,便能更好跳脱过程中的浮躁与虚幻。倘若少了此前在单位规章制度严格制约的经历,有些事情未必能够很好地面对和处理。

对比“体制”内外的两份工作,黄娟认为,两种不同体验丰富了人生,也各有优劣,“选择了其中一种生活,就必然要放弃另一种生活。”

现在的黄娟工作之余会去当义工,到老人院帮助老人、去聋哑学校当义教,关爱他人、给予温暖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平和与快乐。

“以前我们都要在工作上取得成就,希望升迁、加薪、领导认可。”但现在的她认为,自我价值并不等同于名利,无法用金钱财富来衡量,反而是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更能产生自我认同与内心力量。

“如果体力允许,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有工作中的状态,不言退休。”黄娟说,自己对于当下的生活仍处于适应阶段,不过,保持学习能力,勇于尝试与探索,人生才会有更丰富的体验与更多可能,“不给自己设限,那么人生就没有限制你的藩篱”。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