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中国多地放宽“地摊经济”保就业

为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难题,中国最近放宽对摆地摊的管制,允许个体商户临时占道经营。图为北京崇文门附近一处背街小巷的瓜果摊。(孟丹丹摄)
为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难题,中国最近放宽对摆地摊的管制,允许个体商户临时占道经营。图为北京崇文门附近一处背街小巷的瓜果摊。(孟丹丹摄)

字体大小:

受访学者认为,“地摊经济”是缓解就业问题的有效药方,但要成为长久之策,仍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更需顶层设计。

为应对冠病疫情冲击下前所未有的就业危机,中国多个城市最近放宽对“地摊经济”的管制,允许流动商贩临时占道经营、商铺越门经营等。受访学者认为,“地摊经济”是缓解就业问题的有效药方,但要成为长久之策,仍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更需顶层设计。

北京东城区低保户余女士(43岁)两个月前将她的瓜果摊搬到崇文门附近一处背街小巷路边。她告诉《联合早报》记者,瓜果摊是一家四口唯一谋生门路,社区菜市场摊位因疫情关闭后,全家生活只能靠4000多元(人民币,下同,约800多新元)的低保金救济。

余女士的路边摊并不比原先固定摊位的生意好,不过让她庆幸的是,疫情中“摆摊没人管”。按照北京市容与环境卫生条例,如果在公共场所摆摊设点影响市容环境,照理要被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可能处以500元至5000元罚款。

她并不知道的是,路边摊在后疫情时期其实已暂时合法化。

为缓解低收入者生存难题,中国多个城市近日放宽对地摊经济的管制,允许流动商贩临时占道经营。中央文明办近日发文明确,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以及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地摊经济”曾为解决失业发挥过不小的作用,甚至掀起一轮创业潮。不过近年来,摆地摊因“脏乱差”,被认为有损现代化文明城市形象,几乎在全国所有城市被封杀,尤其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地摊更被“一刀切”式地整顿。

但如今冠病疫情对中国就业市场造成严重冲击。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虽然收窄至5.0%,但城镇调查失业率不覆盖全部人群,个体商户等群体仍有大量未就业人口。在此背景下,能迅速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问题的地摊经济“复活”。

前天的“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就力挺流动商贩,并举出有西部城市设置3万6000个流动摊位,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的事例。

李克强所指的城市是四川省会成都。成都近期允许流动商贩临时占道经营,商铺越门经营以及为大型商场设置占道促销点,成功将市中心城区餐饮复工率提升至98%以上,远超全国住宿和餐饮业的87%复工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周天勇对搜狐智库指出,中国约有1亿人非正式就业,如果放开地摊经济、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早市等,至少可提供5000万个就业岗位。

虽然中国网购发达,充满烟火气的路边摊并未失去吸引力。“地摊如何招揽人气”最近成为知乎、悟空问答等网络问答社区的热点话题,很多失业没工作的年轻人,或对地摊独有情怀的网友积极问询货源或分享摆摊心得。

有近20年摆摊经验的余女士说,过去两个月她借债8000元购进各种时令水果,虽然“还没有赚到什么钱”,但“卖不掉的瓜果可以留给孩子家人吃,相当于挣了瓜果钱”。

不只流动商贩在户外出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装修奢华的封闭餐厅不再受欢迎,露天通风的室外就餐环境更能打消食客的后顾之忧。

位于北京崇文门饭店二楼、以豪华法式大菜闻名的马克西姆餐厅,最近也将其门口部分停车场装饰一新,变身烧烤大排档,打出高大上的餐厅招牌与亲民价,吸引民众,业务逐渐恢复元气。

“地摊经济”因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需要而重启,疫情结束后,城市是否还需要路边摊带来的烟火气?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受访时指出,地摊经济有存在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未来不应一刀切禁止,但“在什么时间段,什么地点摆摊,需要城市精细化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刘尔铎则告诉本报,地摊经济不仅有利于就业,同时也便民,并对促使市场繁荣发挥重要作用;能否成为长久之策,则需要更进一步的顶层设计。

他指出,民间一直对“地摊经济”有需求,地摊在中国是对便利店不足的补充,但“国家没有正式提出将个体经济作为大力发展的方向,疫情结束后能否继续摆地摊,只能到时再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