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脚步渐渐远去,这一年里百行百业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经历了什么,2020年又会有怎样的新风貌?“回顾一九·展望二零”系列为您细数。
有近23万人之众的首投族,在来届大选中会关心哪些议题?一群积极推动落实环保政策的年轻人,正通过“气候集会”等活动,对政府和民间发挥着长足的影响。
“马林百列这个市镇是填海造地形成的,我们不会希望看到这块陆地有一天被来复仇的大海淹没。对于这个地方而言,气候暖化也是攸关生存的问题。”
今年9月,新加坡举办首场气候集会(SG Climate Rally),当时主办方总共收集了参与者写给国会议员的418张明信片,并将明信片转寄给80名朝野代议士,以这项集体行动呼吁议员,加大力度对抗环境危机。在回信的五名人民行动党议员当中,马林百列集选区议员、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有趣的答复,给年轻的集会组织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23岁的新加坡管理大学商学院毕业生何启欣是马林百列集选区居民。身为关心气候危机的年轻人,她希望看到新一代国家领导人能正视环境议题,同时也认为国会议员应使用大家易懂的语言,以具亲和力的方式传达这些重要的信息。“吴作栋的答复就蛮有趣的,其他议员的答复很少像他的那样个性化。”
这次主办气候集会的大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当中有一些已到法定投票年龄,像何启欣和24岁的耶鲁—国大学院学生莫勇杰,可能有机会在来届大选中第一次投票。
不过,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这两名集会组织者都指出,像他们这样积极推动环境议题的年轻人仍占少数,他们都认为自己属于非一般“首投族”。本地各政党对全球暖化课题都显得“冷感”,也难怪何启欣和莫勇杰认为,要求所有年轻人以选票为气候危机发声,是不太可能的事。
何启欣语带无奈地说:“就连举办气候集会这件事,我身边也有人反对。有些人认为我们是狂热分子,没有认清现实。我在上个学期在上一堂和气候暖化有关的课时,邀请班上同学出席集会,最后也只有一个人赴约。”
希望参与各政党环境政策制定过程
关注环境的年轻人,很多时候也在乎更广泛的社会正义问题,如贫富差距和种族歧视等。这些都能让我的同侪产生共鸣,因此若有任何政党能在这些方面展现出更开明的思维,将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耶鲁—国大学院学生莫勇杰
举办新加坡气候集会的这群年轻人并不怕触碰政治,除了给议员发明信片,他们也曾发声明反对政府的电动踏板车禁令,上个月也向本地所有政党发出公开信,希望各政党能邀请他们参与草拟环境相关政策或竞选宣言。
莫勇杰指出,即便年轻人的“绿色选票”无法撼动选举结果,但大选不失为一个推动各政党正视气候暖化问题的好契机。
莫勇杰目前在耶鲁—国大学院主修环境学。15岁那年,他到印度尼西亚海域潜水,亲眼目睹了珊瑚因气候暖化遭破坏,于是开始关注海洋生物保育。他去年更积极加入本地年轻人对抗气候暖化的行列,与一批同学在校园内成立了“去化石燃料”组织,并参与气候集会的筹办。
新加坡朝野政党一般不只专注单一议题,为了把握选民中的最大公约数,规模较小的反对党一般会专注在生活费和引进外来人才等民生问题上。莫勇杰指出,虽然环境相关议题很少出现在政治议程上,但因为要投票,他会关注各政党是否针对碳税或自然空间的规划等表达立场。
莫勇杰解释说,关注环境的年轻人,很多时候也在乎更广泛的社会正义问题,如贫富差距和种族歧视等。他说:“这些都能让我的同侪产生共鸣,因此若有任何政党能在这些方面展现出更开明的思维,将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何启欣也认为,虽然政府已展现出对气候暖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但其整体表述仍是发展至上,相应的行动也不足。“我们当下经常在谈论国家领导层的更新,但别忘了在新一代领袖产生的同时,也有新一代的选民,这不该被忽视。”
以行动彰显民主 让国人参与决策
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年龄介于20岁至24岁的本地公民约22万9900人,当中大多数将在来届大选中首次拥有投票权。
下届大选最迟必须在2021年4月举行。在新加坡进入政治领导换班的关键时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早前已阐述他所带领的第四代领导团队,将如何与国人打造一个“不断以行动彰显民主的社会”,让国人直接参与政策设计。这当中也包括与更多年轻人接触,了解他们的想法。
目前气候暖化被视为年轻人普遍关注的课题之一,人民行动党政府近来也不断突出对该课题的重视。李显龙总理最近一次到美国进行工作访问时,就直接以一句“我们与年轻人同在”,表明政府对抗气候暖化的坚定立场。
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也以行动党副主席的身份,向该党支持者发署名电邮,呼吁大家一同正视气候暖化问题,同时强调行动党政府在对抗气候变化方面有长期的计划,并且设定了宏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