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陈淮沁出版医学书从“心”出发

字体大小:

将在第13场“早报悦读@NLB”主讲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总主任、心脏内科高级顾问医生陈淮沁教授,出版了两本中文医药丛书,聚焦心脏病防治课题。

陈淮沁教授是本地心脏科权威之一,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总主任。从医以来,他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对关心健康资讯的华文报读者来说,对陈教授肯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他是少数能持续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地在联合早报《乐活·医生执笔》专栏,以中文执笔,撰写至理至性医学散文的西医。

十多年前,华文报章要加强医生执笔为文的阵容,希望作者和稿源在地化,向读者传达医疗信息,普及医药知识,提高保健意识。按当时的新加坡西医行为准则,医生担心外务动辄有被指“违规”之嫌,不然就是谦称多年华文已然“报废”。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淮沁医生是毅然执笔为文的医生之一。从此,他笔耕不辍,至今已13年,堪称跑的是医生专栏马拉松。他在2011年以及2017年,两度将专栏文章汇编,出版《临床心得:心脏病防治新知》,以及《临床心得:心脏病防治新知二集》。

在机舱或度假中写稿

在本地,要找到能以中文撰写或谈论医学知识的西医并不容易。然而,举凡报馆举办的保健活动,陈教授都二话不说登台主讲;他深知在逐渐老龄化的社会,只讲华语人士是个庞大社群,在国大医院主办的医药讲座中,他和同僚也主催华语场次。

由于医疗和教研相长的成就,他在2015年升任国大正教授,目前也担任卫生部多个委员会委员,参与政策的检讨和拟定。在繁忙的夹缝中,写作大多数是在机舱或度假时抽空完成。

看过陈教授文章或书籍的读者,或许会以为他出身华校。事实上,精通中英文、福建、潮州和广东话的他,是英校出身。论及“方言与医患沟通”,他强调“语言沟通”与“预疗效果”的深层关系。他对年轻医生与年长者的口语沟通障碍,对我们的华文水平整体下降表示深切关心。

陈教授将媒体专栏视为一门重要管道,以此教育大众,使之吸取知识,提高意识,把握自己,进而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有鉴于在新加坡,心脏病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号杀手,更是一个可怖的潜伏狙击手,一定的认知可提高自救于危的概率。冠心病为遗传和外在环境因素结合导致,陈医生坚信人可以用行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陈医生经常在国外,尤其在中国讲学,故中文的医学词汇掌握准确,为文不避,还技巧地融入话题化的行文中。比如,在论及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时,把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和曼联球会(陈医生是这支英超足球队的粉丝)领队弗格森都患“房颤”这病况拉进来。他深入浅出,务必让读者明白。

教育公众预防胜于治疗

取材生活化亦是陈教授文稿的特色,比如《有利心脏健康的最佳饮食》一文,以一名美国心脏外科医生到国大医院分享所鼓吹的“无油素食”饮食法为引子,作者除了从循证医学打上问号,也从素有“美食天堂”的新加坡人的生活做出踏实的审视。由此介绍评述几个与心脏病有关的流行多时的饮食疗法,提出意见,供读者参考。

陈淮沁教授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到自己出版文集的原因:“我的初衷就是教育和科普公众预防胜于治疗。和公众分享一些最新的医护治疗知识和概念,因此,我写医学专栏完全是自愿的,无偿的,就是为了与大家一起分享我自己的临床心得。所以,这本书的书名就叫《临床心得》。在这本书里,我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许多患者最想了解的内容,比如如何控制血压、如何照顾心衰患者等。”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