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早报悦读@NLB 苏章恺:王沙如活在今天定是网红

字体大小:

本地已故谐剧双宝王沙与野峰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人生智慧?本地娱乐史研究者苏章恺上周五在早报悦读@NLB的讲座里,为听众娓娓道来。

更难得的是,王沙的太太王秀莺、曾经与王沙野峰合作的资深艺人唐琥、报业前辈王振春、资深编剧苏春兴等人都在台下聆听。讲座结束前,王秀莺也受邀上台,接受全场掌声,场面温馨。

苏章恺以王振春拍摄的一张老照片开场,那是李德桥附近的驳船码头,1925年王沙就是出生在这里的“勤功洋服店”楼上。

NLB_20191206_苏章恺.jpg
苏章恺讲述王沙野峰的人生故事,左图为王振春拍摄的老驳船码头骑楼,王沙的出生地。(徐颖荃摄)

苏章恺说,王沙13岁加入歌舞杂技团,识得叠罗汉、空中飞人特技,后来参与文明戏演出,接着走进电视屏幕、录制唱片、参演电影,是一路苦出来的艺人。

他打趣地说:“如果王沙活在今天,他一定可以成为网红。”

因为王沙总能敏锐地发现小老百姓的心情,从生活中取材,创造笑料,通俗但不低俗。

苏章恺也解释了王沙野峰的艺名来历。王沙取艺名时,别人建议他要磅礴大气,何不来个“黄沙滚滚”的“黄沙”,但他不想改姓,就采用“王沙”之名。野峰刚出道的时候,原是歌手,艺名本来叫“野风”。苏章恺说,“野”字代表野峰的企图心,后来改成“峰”,是要追求做事样样登峰造极。

NLB_20191206_王沙野峰.jpg
王沙遗孀王秀莺(右)与资深艺人唐琥(右二)是座上宾。(徐颖荃摄)

用小智慧创造不朽

1961年王沙与野峰在新生歌台四周年的活动上结缘,成为彼此的最佳拍档。他们的表演,一唱一和,形似相声,但觉得长袍马褂很麻烦,所以跑到结霜桥买了二手的小背心,也借鉴戏曲丑角涂白脸的方式,化成八字眉和八字胡,形成两人独特的舞台形象。苏章恺说,两人当年利用小智慧创造出不朽的舞台形象,对后辈来说极具启发性。

苏章恺多年来收集了很多王沙野峰的专辑和电影海报,遗憾有些电影已经失传,无缘重现原貌。比如1959年王沙主演的电影《幸福之门》,以南洋大学为背景的爱情故事,至今遍寻不得。此外还有些电影,比如《阿牛下南洋》系列,因版权问题一直未能重映,让人遗憾。

“很多历史因为我们没有好好记录,渐渐被遗忘,所以我才要写这本书,收集起来让下一代人知道。”

NLb_20191206_苏章恺.jpg
不少公众出席这次的讲座,希望一窥王沙野峰这对本地谐剧双宝不为人知的一面。(徐颖荃摄)

口头禅劝勉大家别过于执着

苏章恺的新书《弟喂,做人阿甲阿甲就好——王沙和野峰的90个人生故事》刚出版。他自2012年便着手研究王沙与野峰,多年努力终有成果,新书下周起可在城市书房购得。

王沙的潮州话口头禅“弟喂,阿甲阿甲就好”出自1967年他与野峰录制的《野峰、王沙闹夜总会》,开启了谐剧唱片的风潮。苏章恺认为这句话讲述的就是华人传统的中庸之道,劝勉人们适可而止,不要执着。这句话也与新加坡的怕输精神唱反调,不过他强调,并不是要人们变得不认真,而是别太较真。

讲座后听众意犹未尽,提问热烈,有人为王沙野峰抱屈,认为他们的成就足以得到国家文化奖的认可;也有来自国家档案馆的朋友呼吁大家上档案馆网站聆听王沙野峰的11卷口述历史。

NLB_20191206_苏章恺.jpg
王沙遗孀王秀莺讲座后接受采访时盛赞苏章恺,赞他非常努力也很关心前辈艺人。(徐颖荃摄)

王沙遗孀王秀莺讲座后接受采访时盛赞苏章恺,她说,苏章恺非常努力,很关心前辈艺人。著书过程中,王秀莺提供了大量剪报、唱片等资料,她说:“章恺在我家录了好几天。”

这些资料都是王秀莺的珍宝,她说,从前跟王沙到处跑,见到有关的报刊就马上剪下收集起来。苏章恺在新书中也尽可能附录王沙野峰的所有影视资料,为后人留做记录。

读者可上早报网早报悦读@NLB观看讲座录影。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