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声音

【传承篇】从新加坡到潮州 家族借祭祖欢聚一堂

此次回乡,许家也请来潮剧团在村里演出潮戏。图为许来顺与他的父亲站在舞台前。(受访者提供)
此次回乡,许家也请来潮剧团在村里演出潮戏。图为许来顺与他的父亲站在舞台前。(受访者提供)

字体大小:

二十多年前,当许来顺第一次站在自己家族祠堂前,更多是被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吸引,后来才慢慢意识到,作为同族人共同祭祀祖先的庙堂,祠堂对于宗族观念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后人潜移默化的教育。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是许家家族祭祖的大日子,今年这一天,正是3月7日。虽然此前许家每年都会返乡看望亲人,但六年前,在新加坡的许家长辈们决定,每年共同组织家族成员返乡,鼓励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子女们一起参加,共同追思先人,拜祭祖先,并为家乡做点实事。

上世纪二十年代,许家祖父祖母、两位叔公先后从广东潮安县浮洋镇漂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发展,白手起家历尽艰辛,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家族也慢慢繁衍成长,及至现在的年轻一代,许氏家族在新加坡已是第四代。

2019xin_jia_po_ji_zu_tuan_zai_ci_tang__Large.jpg
在新加坡的许家三代人,共同回到潮安林泉乡的祖藉拜祭祖先。(受访者提供)

人在南洋,故土难舍。上世纪80年代,许家在家乡潮安林泉乡盖建了新房,祖父祖母去世后,家中为老人设立了牌位,自此,许家后人每年都会回乡拜祭。今年三月春暖花开之际,许家家族三代42人,又从新加坡一道飞回了潮州,三代人中,最年长的80余岁,最年轻的26岁,一路辗转,终于回到故土。

“老家还有我们的亲人,堂叔堂婶,还有堂弟堂姐妹们”,许来顺说。祭祖日是家族的重要活动,在大陆生活的家族成员此时也全部到齐,借祭祖之机,整个家族在家乡得以欢聚一堂。

wo_zai_zu_fu_lao_wu__Large.jpg
许来顺在自己祖父的老屋。(受访者提供)

除了祭拜先人,许家长辈鼓励子孙每年返乡祭祖,无疑也是希望维护宗亲和谐,增强族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同时,也让在新加坡生活长大的新生代借此机会加深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逐渐熟悉祖藉的传统文化。

祠堂:在宗族关系中承担重要功能

祠堂则是家族活动的重要场所,既是宗族的庄严象征,也是家族议事、祭祀祖先所在地。七年前,许家在新加坡的长辈们出资支持家乡祠堂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祠堂进行保护性修缮,将祠堂内外全部翻新,恢复当年的恢弘与风采。

ci_tang_ji_bai_zu_xian__Large.jpg
在祠堂拜祭祖先,有焚香、敬酒、鞠躬、叩首等特定的祭祀仪式。(受访者提供)

修缮工程中,许家祠堂特别强调了家规与家训,将家训悬于堂内的显眼位置,一字一句格言警句,向后人展示许氏宗族的淳正家风。

这些希望后代谨记的内容,是许家祖先对子孙的言传身教,也是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而良好的家风家训润物细无声,将对家族后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产生积极的作用。

“做人要讲究诚信,这是我们族训中最重要的内容”,许来顺说,族训中一再强调的诚信品质,成为他们做人与经商时的第一法则,此外,族训当中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包括强调晚辈要孝顺长辈、宗族成员要团结、做人做事要重德行等,这些内容都潜移默化,影响着整个许氏家族。

zu_xun__Large.jpg
许家祠堂特别强调了家规与家训,将家训悬于堂内的显眼位置。(受访者提供)

回乡不忘桑梓情,多年来,许家也一直在支持家乡建设,上世纪80年代,许家开始在汕头投资,此外,他们积极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关怀留守村落的老人,捐资建设了林泉学校,还投资成立了乐龄活动中心,后者去年正式启用,交由乡委管理,为村里长者提供关怀,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

潮汕人有看大戏的习惯,而依据潮汕习俗,潮剧在农村演出也经常是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此次回到家乡,在祭祖仪式结束后,许家请来潮剧团,在村里接连演出了两晚潮戏,管弦悠扬、锣鼓喧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看得非常开心。

kan_da_xi_de_xiang_qin_men__Large.jpg
许家请来潮剧团表演潮州大戏,村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受访者提供)

台上演出之时,台下一名年过八旬的村里老人来到父辈们身边,微笑着竖起了大拇指,意为肯定与赞赏许家为村里所做的一切。许来顺说,那一刻自己的心里感概万千,深深感受到祖父母和父辈们对家乡的拳拳情怀,以及辛苦付出得到乡里宗亲们的肯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