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声音

【传承篇】寻根问祖 祠堂连接华人与祖籍地

除了供奉和祭祀祖先外,祠堂还是商议家族众多事物和族长行使家族大权的场所。图为许家在潮安林泉乡的祠堂。(受访者提供)
除了供奉和祭祀祖先外,祠堂还是商议家族众多事物和族长行使家族大权的场所。图为许家在潮安林泉乡的祠堂。(受访者提供)

字体大小: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每年清明节前后,不少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都会不辞舟车劳顿,纷纷回到故乡,祭祖扫墓,追终慎远。

在广东、福建、广西等侨乡,这个时候正迎来华侨返乡祭祖的高峰,在著名侨乡广东江门,每年回来拜祭先祖的华侨华人、港澳人士甚至可达十多万人。

在祖先墓前祭扫,或是在宗族祠堂举办祭祖仪式,鸣鼓、烧香、敬酒,虔诚祭拜,这些仪式无不饱含着对先人的思念,以示后人的追思、礼敬、不忘本。

除了老一辈华人,新加坡的新生代华人近年也越来越多回乡寻根,或是跟随会馆组织的访问团展开中国寻根之旅,或是与家人共同回乡谒祖,了解自身的祖籍地、文化、历史、艺术及传统习俗。

祠堂则在连接新加坡华人与祖籍地之间扮演了重要角色,是身在异乡的海内外宗亲乡愁的皈依、寻根问祖的依托。从事民俗研究的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叶春生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寻找自己的文化根源,是华人共有的乡土情怀,祠堂是家庭圣殿,也是宗族血脉所系,对于海外华人华侨来说,回到自己的家族祠堂,既是参加祭祖的仪式,也是一个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心理过程。

叶春生指出,作为全球华人都相当重视的节日,清明节向来有着独特的文化礼俗,在清明前后,家族成员往往约定时间齐聚一堂,在宗祠举行仪式共同祭祀,行祭拜大礼,表达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同样如此。

不过,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大批祠堂被拆除,亦是不争的事实。叶春生说,不管是有形或是无形,对于华人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宗族祠堂,“心香一柱,认祖归宗”,不一定要到现场,也不一定非要有祠堂,但根亲情怀永远都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