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建交30特辑

韩德明:求速求质更求效 同心同德打造精品

字体大小:

韩德明坚持,管理团队要不断适应、换位思考,“不发怒是不可能的,但是绝对不能迁怒,对事不对人”。他的办公室外悬挂着“同心同德、以德服人、大仁不仁”的书法字帖,说的就是国浩提倡的为人处世原则。

1994年10月,33岁的韩德明带着妻子、抱着仅14个月的大儿子,从新加坡飞抵上海。他被派往江苏省常熟市,负责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一个配套港口建设项目。

来接机的司机师傅领着他们上了一辆“面包车”,从双向两车道的国道一路按喇叭,行驶三个多小时到常熟。韩德明第一次知道,“面包车”就是新加坡人说的商务车;按喇叭是为了善意警示国道两旁的行人和牛羊。

回忆起这段初到中国时的场景,韩德明打趣地说,如果新加坡最容易坏的汽车零部件是冷气系统,那么中国肯定非喇叭莫属。 

一晃26年过去了,这位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生,除了曾到迪拜工作两年,足迹还到过苏州工业园区、上海、成都和重庆,见证中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飞速发展。

韩德明目前是新加坡国浩房地产中国集团董事总经理,是业界颇有名气的儒雅外籍职业经理人。

他今年10月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自嘲,年轻时血气方刚不懂事,以为“自己就是最优秀最好的”,有着满腔热情和自信,待人处事难免“得罪很多人”,直到棱角被逐渐磨平,学会换位思考,对中国有了不同的观察和体会。

来中国前,韩德明是通过张艺谋的电影认识这个泱泱大国。当年被外派“说走就走”,到中国后体验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他才亲临其境感受到两地生活文化的迥异。

1995年春节,韩德明和承包商一起在项目工地上第一次看央视春晚,第一次品尝中国白酒。那些年出国要打乙肝疫苗,他和几个年轻人在新加坡打完第一针后,便在中国互相“扎针”,完成疫苗注射。

看牙医被十几双眼睛盯着

当年的江南一带外国人极少,去看牙医时,他还被好奇“围观”。“我在诊室的牙医椅上睁开眼时,齐刷刷十几双眼睛看着我,吓我一跳!”

最难忘的还是到常熟后不久,大儿子发烧,医生说要立即吊盐水,吓得他和太太以为得了大病,赶紧联系保险公司欲送儿子回新就诊。后来才知道是虚惊一场,吊盐水是中国治感冒的惯常诊疗方案之一。 

那些年中国没有美食点评应用,韩德明周末和家人一起坐三轮车到常熟城里“打卡”各种餐厅,肯德基还能被排进一家人评价体系的前十大。每隔两周的周末,他们会开着“面包车”到上海南京西路波特曼大酒店(现是丽思卡尔顿酒店)楼下的屈臣氏采购进口生活用品。

韩德明提到,当时他的老板体恤下属,每次从新加坡飞常熟公干时,会特地带个大行李箱,给韩家带上四至六罐奶粉、尿布和一些家庭用品,后来甚至连做面包的面粉都从新加坡带过来,好让韩家在家烤面包吃。 

西方:法理情 中国:情理法

在常熟工作两年后,韩德明1996年10月转至苏州工业园区一家企业任职,参与投建厂房和基础设施,一待就是七年。过后到上海做了两年基建投建,加入国浩前,他在成都一手培育成都来福士项目。

26年间,中国完成从机场、铁路、公路这些“老基建”建设向5G、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转身,跑到了世界的前头。

专访安排在韩德明从川西自驾游回来后,他说,即使是在极为偏远的地方,他都能用支付宝结账,中国电子支付的普及,国外民众很难想象。

回想起自己刚到中国时,上海还在修建第一条内环高架路;而今杭州湾跨海大桥、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遍地开花,中国的高速铁路及高速公路总里程均居世界第一,全球十大港口中国占七席……韩德明认为,不胜枚举的“世界第一”不是中国追求最大、最高规模的情结,而是社会发展内需支撑着经济腾飞,让市场更高效、畅通。

除了速度,中国在一次次危机中展现的国家力量和坚韧性,也令亲身经历过的韩德明感佩。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沙斯,到2008年汶川地震重建,再到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防控,“每一次危机来临,它(中国政府)都积极应对,寻求方法,高效执行。”

而中华文化的玄妙人情世故,也让韩德明深切感受到“度的艺术”。他说,西方世界以法、理、情相对透明和严谨的制度规范做事,中国待人处事的出发点则是情、理、法。

庆幸适应能力还算强,韩德明常驻中国后阅读孔孟老庄、南怀瑾、韩非子著作等,觉得只有知道这个国家发生过什么,才能更好地理解它是如何、为何能成为今天的样子。

外国年轻人今时闯荡中国 需要更大勇气和底气

当年的中国没有便捷的交通、没有遍地商场和美食,但和当年的韩德明相比,今天闯荡中国的外国年轻人,可能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和底气,因为中国有很多太优秀的人才,也在积极培育下一代。

他观察到:“现在商场里最多、生意最好的是教育机构,各种课程应有尽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人才储备会越来越扎实,国力也会越来越强大。”

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跑”,国浩在华所处的企业发展大环境也有了大改变。而一家企业平稳发展,靠的不单是完善的体制、优化的流程,优秀的领导,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容得下不同个体的性格和特性。 

身为新加坡职业经理人,韩德明坚持,管理团队要不断适应、换位思考,“不发怒是不可能的,但是绝对不能迁怒,对事不对人”。他的办公室外悬挂着“同心同德、以德服人、大仁不仁”的书法字帖,说的就是国浩提倡的为人处世原则。

韩德明说,企业要像人一 样,做到“脑身心”三者合一, 即脑—思维、身—行动、心—情绪的统一;如此,思想和行动一 致,企业也能上下一心,更有执 行力。

从每个月公司内部管理层汇报会,每季度员工交流会,到每年年底上海、重庆两地管理层聚集分享公司战略、年度得失,再到年度合作伙伴表彰大会,这些都是为了让公司上下、内外沟通更顺畅,做到“脑身心”三者合一。

来中国前,韩德明是通过张艺谋的电影认识这个泱泱大国。一晃26年过去,当年被外派“说走就走”,到中国后体验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他才亲临其境感受到两地生活文化的迥异。

房企是卖理念 卖独有生活方式

新中1990年建交至今的30年来,在华房企因竞争激烈新旧更迭,中国消费者的住房需求也从居者忧其屋转为居者有其屋,甚至是居者优其屋。今天的住房已超越其基本功能,象征着某种生活理念,意味着房企不仅在卖房,更是在卖理念、卖服务、卖一种独有的生活方式,还需要把这些卖点转换成客户接受并认可的买点。

“容易赚的钱没了。”韩德明坦言,当买家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疫情又加速了房企的优胜劣汰和新一轮洗牌,海外开发商只有深知并肩负使命和责任,重视客户需求,精研产品和服务,才能够真正以不变应万变。

他说,中国城市发展进阶从单一到多元,从守旧到开放,从本土到国际,越来越多的城市与世界接轨,这就为房企结合规划理念和国际居住、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和文化魅力,提出更大挑战。 

当“买地、规划、盖楼、卖楼”成为流水线技能后,国浩就不能以速度和规模为目标,而是要始终坚持在“黄金地段”拿地的战略方向,把精力专注在产品品质上,拼品质与品牌价值,把每一个项目都当作一件作品来完成。

被问如何平衡“求速”与“求质”,韩德明回答是“求效”。“只有当你尽可能了解所有、探索各种可能、做好万全的准备,你做起事来才会气定神闲。”

国浩在重庆的18T项目毗邻解放碑CBD,是重庆最繁华中心所在。从2016年拿地到2020年开盘,历时四年琢磨、谋划和探索。习惯亲自带队巡视项目的韩德明一旦发现不对或者不合理的,便会立刻指令整改。

“我在考察时不会从开发商的角度去评估,避免不自觉地把成本变为焦点,而是从业主关心的生活舒适度、居住功能使用度上,进行深度评估。”韩德明对于精确度的严苛,从反反复复多次的拆建、建拆上体现出来。

18T营销体验中心设在优秀历史建筑“火柴坊”内,该建筑是民国时期“火柴大王”刘鸿生火柴工坊的旧址。为了最大程度恢复原貌,韩德明带领工程团队耗时近四个月,清理出1475块青砖,细心编号并重新用于建筑修缮。

“从接手火柴坊修缮工作,到它重新亮相花了足足1031天。”这组数字,韩德明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为给项目挑选最佳的雅士白大理石,他带着团队多次走访原石现场,才得出天然的水墨纹理,用来拼接出最完美纹路线条的墙面。

项目的示范样板间看房通道原本已经完成,但因不符合项目定位被整体拆掉,团队花了很多心思最终将其打造成了一条艺术长廊。

后疫情时代,买家更关注健康、空气洁净、运动设施等,18T项目也有应对,加入了有效减少污染的垂直垃圾收集系统,PM2.5新风过滤系统,公共区域空调设有除甲醛、杀病菌的光触媒,全屋热水循环系统,兼具到达提醒、人脸识别、智能呼梯功能于一体的访客预约系统。

18T还将建筑领域的健康人居WELL认证从金级提高到铂金级,新增16项认证细节内容,并增设“可变空间”,让业主根据自身需求,将空间设置为书房、卧室或者衣帽间。

为业主考虑“现在”和“未来”需求

此外,国浩在上海的国浩长风城办公项目中,也从健康安全角度出发,在项目内设置人脸识别闸机、无接触派梯系统、无感测温装置、公共区域空调光触媒空气过滤系统等,该项目将是上海普陀区第一个获得美国绿色建筑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铂金预认证,并按照WELL健康建筑铂金级标准打造的办公项目。

韩德明认为,房企需要提前为业主考虑到“现在需要的”和“未来需要的”,因为未来的地标项目不再是中看不中用的城市天际线,而是兼具内涵、情怀和传承的价值。他相信,国浩房地产中国将继续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更多助力和作品。

(本版由国浩房地产呈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