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 95 · 长歌不散

延伸世代国人成长记忆 “人民花园”绿脉相承

字体大小:

文接上页

有了这个让人人都能享受大自然的开端,植物园在同一时期,也通过提供和培养绿化新加坡所需的树种和植物专才,辅助我国朝“花园城市”的方向发展;再加上植物园百多年来在植物研究上的不断精进,使得它无论在受众群、植物种类,还是在辅助我国推行绿色理念上,都不断扩大,持续稳健发展。

贯彻“人人都能享受绿意”理念

谈及未来,梁志超坦言,植物园将继续贯彻李光耀提出的“人人都能享受绿意”理念,积极规划及举办更多可供各年龄层访客都能参与的活动和展览。

“与此同时,我们会继续与区域国家密切合作,展开各种植物研究、发掘更多新品种的植物,以及积极展开自然保育工作。同样重要的是,植物园也会积极履行自己的另一个使命——辅助新加坡朝‘花园中的城市’大步迈进。”

要做到这一点,梁志超透露,植物园或可成为岛国其他公园的“试验温床”,在植物园试行或推行的项目,日后或也能推展至岛国其他公园。

他举2017年正式开幕的研习森林(Learning Forest)区内五大观景区之一的淡水沼泽“吉宝探索湿地”(Keppel Discovery Wetlands)为例指出,这是当局在一片已有百年历史的次森林区内,细心重建起来的湿地生态。

“打造这个湿地生态其实颇具意义,不仅有助生态科研,也能让国人进一步认识这类生态,享受其中的奇妙与美好。从这个项目获取的经验与技术,现已运用在裕廊湖花园工程,在那里打造一个让居民受益的自然湿地环境。”

那年犀牛袋鼠曾出没……

不说不知道,老虎、猴子、犀牛、袋鼠等动物其实曾在新加坡植物园出没。

梁志超受访时透露,植物园在1874年底交由英国殖民地政府管辖后,当时的政府便在1875年委派曾在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受训的英国人穆顿(James Murton)掌管植物园。

“穆顿来到植物园后,不仅设立标本馆,更设立了一个小型动物园,然而,这个动物园自1878年起,便越来越小,最终因经营困难只得关闭。”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