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 95 · 长歌不散

新移民靠剪报成为“新加坡通”

许春竹家中有10多个文件夹,分类收藏各类新闻剪报。(徐颖荃摄)
许春竹家中有10多个文件夹,分类收藏各类新闻剪报。(徐颖荃摄)

字体大小:

来自马来西亚的许春竹,被周围人称为“新加坡通”。说起新加坡历史和现状,这个新移民讲得头头是道,让许多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都自叹不如。

许春竹的秘密武器,藏在他家中10几个厚厚的A3文件夹里。每个文件夹中都收藏他多年来从《联合早报》上剪下来的新闻报道,按照课题分类整齐排列。

记者上门采访时,45岁的许春竹正用电脑编辑当天的剪报。他笑着说:“这么多年来,剪报就是我的老师。”

1995年,许春竹在台湾读完大学后到新加坡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旅行社做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新加坡。如何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许春竹决定通过读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大家做一样的工作,要做得比别人好,就得多准备资料。但新闻看过后容易忘记,我就把它剪下来,有空时再做整理。”

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展示剪报,又略带惋惜地说,他的收藏还不只这些,有些文件夹被人借走后没还回来。“我现在都把剪报扫描进电脑,以防万一。”

收集剪报是吸取知识过程

许春竹存在电脑里的剪报文件夹,多达33个类别,覆盖新加坡历史、国防安全、人口数据、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和自然植物等,俨然一套小型百科全书。“你没法预料到人家会问什么,所以每个领域都要懂一些,收集剪报就是吸取知识的过程。”

他说,多数游客都对本地城市规划和绿化建设感兴趣,也有不少人会问及政治课题。为此,许春竹也收集了不少和全国大选有关的报道,其中有一篇专门介绍集选区的由来,由于年代久远,这份报纸还是他专门去旧书店淘来的。

有了剪报上积累的知识,游客抛出的各类刁钻问题他都能迎刃而解,譬如本地地名“多美歌”和“中峇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新加坡国语是马来语,通用语是英语?

说到这里,许春竹反问记者:“你知道新加坡地下最深的设施有多深?”眼看记者答不上来,他笑笑说:“超过150公尺深,是万礼地下军火库。”

博闻强记的许春竹不仅在导游圈里小有名气,也受邀为前来本地接受培训的中国官员讲课。上课时,许春竹常以一份早报开启当天的话题。“早报的影响力不止于新加坡,很多中国官员都读早报。我在讲课幻灯片中加入剪报内容,他们因此觉得这些资讯更值得信赖。”

令许春竹印象最深刻的剪报,是2011年一篇关于台湾联华电子荣誉董事长曹兴诚入籍新加坡、以身为新加坡公民为荣的报道。这让同为新移民的许春竹深感共鸣。“这是新加坡如何吸引外来人才的典型案例。我是在一个月后听说这个故事,后来想方设法托朋友找到这份报纸。”

如今许春竹开设了一家文化活动策划公司,并育有一名3岁儿子。随着生活重心转移,他在剪报时更关注文化和育儿相关新闻,但也不忘关心国家大事。他说,现在最期待的新闻是明年樟宜机场新项目“星耀樟宜”(Jewel)开幕。“每当有这类大型项目推出,早报都会图文并茂地呈现,很方便公众理解。”

20多年来的陪伴,让早报成为许春竹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泡咖啡,第二件事就是看报纸。虽然有了电子版,但我还是喜欢纸质报纸,因为报纸上的新闻更讲究排版艺术,读起来更舒服。这大概就是习惯成自然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