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特稿:农家乐旅游形成新气象 交通改善助推云南农村走出贫穷

字体大小:

有“中国最美村镇”之称的云南老姆登村,过去交通不便,旅游产业难以发展,村民长期靠种植苞谷和茶叶维生。如今全村已有20多家客栈,年旅游收入达60万9000元。

傍晚时分,金色阳光穿透重重云雾,洒落在怒江大峡谷深处的老姆登村里。村中观景台上的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眼前美景。

这个海拔1800米高的小村庄,拥有傲人的自然风光,聚居着能歌善舞的怒族人,却曾是中国少有的深度贫困地区。老姆登村所在的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曾有超过七成人口是贫困户。近年来,随着当地公路通车、机场启用和配套设施改善,大山里的少数民族也走上旅游致富之路。

中国官方上周组织20多名中外记者,到云南考察当地脱贫攻坚成果,期间也前往有“中国最美村镇”之称的老姆登村。过去这里交通不便,旅游产业难以发展,村民们长期靠种植苞谷和茶叶维生。如今全村已有20多家客栈,年旅游收入达300万元(人民币,下同,60万9000新元)。

老姆登村最出名的150客栈,取自老板名字“郁伍林”的谐音。45岁的郁伍林曾被选送上海表演怒族歌舞,是村里少有“见过世面”的人。他在20年前开办全村第一家客栈,在接待背包客的同时推广怒族文化表演。

郁伍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到访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三年前又增建第二家客栈,也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推广老姆登村,希望能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为发挥区域旅游优势,带动更多地区脱贫,云南去年起开始打造总长3200公里的“大滇西旅游环线”,覆盖怒江、大理、丽江、迪庆等13个州市,串联起沿线上千个旅游资源点。不过,如何在此基础上突出各地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的重复,则是当地政府要思考的问题。

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业”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薇向《联合早报》指出,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是要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业”,让游客每到一处都有不同的感受。“例如这个村以乳扇(奶制品)出名,就把它打造为‘乳扇村’,那个村则是‘苹果村’,每个村子都要发展自己独有的产业。”

赵薇坦言,由于农户们种植的作物大同小异,在改变当地产业结构时,往往会面对民众的不解。需要有人先带头示范,才能逐渐消除当地人的抗拒心理。此外,旅游业对技能要求较高,要对村民进行相应培训,并动员更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乡发展,以满足当地人才需求。

大理永平县龙门乡的大坪坦村,就在2004年决定改种茶叶,在这片海拔2400米的高地打造“离天空最近的茶园”。村党总支书记杨育志介绍,这里是全州唯一一个没有水田的行政村,原本长期种植苞谷和苦荞,近两成农户为贫困户。当年许多村民不愿种茶叶,杨育志和几名干部带头承包了几亩茶园,村民们发现种茶收入比种苞谷要高后,相继加入茶农行列。

办谷雨春茶节吸引观光客

如今大坪坦村生态茶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成为全中国最大的佛香红茶园,茶农每年人均收入1万多元。当地也举办“谷雨春茶节”等活动,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观光。随着茶叶和农家乐生意日渐红火,一些多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乡创业。

51岁的董世奇外出打工近20年后,在2018年回到大坪坦村,承包了50亩茶园,还把自家院子改造成农家乐民宿。他别出心裁地把茶叶融入到餐食中,自创了红茶米饭、茶香排骨、凉拌茶叶酥等菜品,配上自己酿制的茶叶酒,组成一桌丰盛的“茶叶宴”。

董世奇受访时坦言,年轻时由于缺乏技术,外出打工只能卖苦力,一年最多能赚8万元。现在靠种茶、酿酒和农家乐,年收入翻倍到20万元。

民宿目前只有两间客房,董世奇接下来打算在茶园上方加盖客房,并增设暖气,这样一年四季都能接待更多游客。他还计划到其他旅游景点取经,“看看人家是怎么做得好的。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复制,但可以参考他们的经验,让更多人愿意来这里,来了以后住上更久,我们就能赚更多钱。”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