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邻居阔别40年重逢 齐聚早报俱乐部潮汕飨宴

两名失去联系40年的儿时邻居陈生荣(左)与谢义明(右),在早报俱乐部与天猛公艺术基金会联办的“秋天的天猛公”活动中喜相逢。(林明顺摄)
两名失去联系40年的儿时邻居陈生荣(左)与谢义明(右),在早报俱乐部与天猛公艺术基金会联办的“秋天的天猛公”活动中喜相逢。(林明顺摄)

字体大小:

失联40年的儿时邻居,在一场早报俱乐部的活动中意外巧遇。沉浸在重逢喜悦中的二人,一边品尝潮汕美食,一边回忆童年点滴。

约40名早报俱乐部读者星期六(11月4日)齐聚天猛公,体验一场以潮汕美食文化为主题的飨宴。这个名为“秋天的天猛公”的活动是联合早报俱乐部与天猛公艺术基金会合作推出,以春、夏、秋、冬为灵感的“天猛公四季系列”文艺活动的其中一场。

64岁的谢义明(保安员)在朋友介绍下,跟儿子与友人一起参加星期六的活动。他说:“平时会跟朋友们一起去寻找好吃的潮州料理,但是却不了解潮州菜的历史,所以特别报名参加。”

令谢义明惊喜的是,他居然在活动中碰到了儿时玩伴陈生荣(退休人士,65岁)。

谢义明与陈生荣小时候是邻居,当年都住在欧南园组屋,后来各自搬迁,失去了联系。巧合的是,两人都是《联合早报》读者,并且同时报名参加星期六的活动。就这样,“秋天的天猛公”为阔别40年的两人搭起了重逢的桥梁。

与太太一起前来的陈生荣最爱吃潮州夜糜,再配上杂咸(指佐餐小菜)。他说:“在新加坡,很多潮州菜已经吃不到了,很可惜。”

美食博主分享潮菜历史特色

星期六的活动上,早报读者首先一起聆听美食博主黄昕瞳分享潮汕传统佳肴的历史与特色。黄昕瞳来自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已在新加坡生活超过18年,从事美食编辑工作,对潮州菜有深入的研究。

她指出,研究与分享潮州菜的多是年龄偏大的老师傅与厨师,如今的年轻人更推崇韩餐、日料或西餐,如果老师傅的古法古菜没有继续做下去,可能就会失传了。

由联合早报俱乐部与天猛公艺术基金会联办的“秋天的天猛公”活动,主题是潮汕美食文化,吸引40名早报读者齐聚一堂,品尝美味的潮州佳肴。(林明顺摄)

 

听完黄昕瞳的分享,读者们便一起享用由潮汕林主厨许云亮精心准备的九道潮汕特色美食,包括猪蹄芥菜煲、黑橄榄蒸螃蟹、五香全猪、菜脯肉碎粥、卤白萝卜、卤苦瓜与白果金瓜芋泥等。

经济发展局前局长许庆和也带着97岁高龄的父亲许和利一起参加活动。他说自己是潮州人,与潮州有关的活动都会参加,加上父亲年事已高,可以让父亲回味记忆中的味道,品尝在新加坡少见的潮州菜,相当值得。

天猛公艺术基金会创始人、本地水墨艺术家陈克湛也是潮州人。他说:“报名参加前三场春、夏与秋天活动的读者几乎都不相同,能够让大家了解潮州文化是件好事,今天的聚餐也让我回想起在老家吃饭的时光。”

为了这次的活动,陈克湛也特别从汕头市澄海区的老家陈慈黉故居,运来四幅具有历史价值的木刻版画,供到场的早报读者欣赏。

请点赞和分享早报俱乐部脸书账号获取优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