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玲玲:出门的理由

学人视角

家居的年长者愿不愿意出门,原来也可以是维持老年身心健康重要的一环。

最近,身边的几位朋友都不约而同因为居家父母的问题而表示担忧。

第一位说母亲坚持不肯动膝盖置换手术,令她很苦恼。“她的左膝盖经常感觉剧痛,都越来越难以行动了,她还是因为害怕动手术而拒绝接纳医生的建议……她现在已不大愿意出门,将来得坐轮椅生活,要如何生活呢?我还得工作,也没条件请帮佣,孩子又小需要我看顾,好希望她愿意动手术,恢复行动自如的独立生活。”

第二位说可以走动不一定表示愿意出门活动,她的母亲因为老区翻新而搬到新组屋,“我妈妈一个人住在老区时天天出门,可以在楼下的小贩中心消磨大半天,搬到新地方后却成天宅在家中看电视。她说没有出门的理由,我们都担心她是否患上抑郁症,哥哥一家只好搬来与她同住,该怎么鼓励她走出去社交呢?”

第三位说退休多年的父亲本来很活跃,近来随着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人也变得越来越沉默,他搬来与孩子同住后,更是成天足不出户,对什么都失去兴趣,真令人忧心。

成年的孩子担心渐老的父母缺乏社交生活,显示这几年来政府积极推广的活跃乐龄概念已深入人心,大家开始意识到年长者需要有健康的身心灵生活,除了关心退休父母的身体状态——有没有按时吃药复诊,也关心他们的社交生活——有没有定期参与健身、文娱、宗教等活动,经常与亲朋戚友聚集谈天说地,预防被社会孤立。值得关注的是,年长者独居,并不表示他们一定会被社会孤立;反之,和孩子同住,若难得有机会与忙碌的儿孙见面沟通,也可能感觉寂寞。

近年来,在年长者群中,积极寻求活跃生活的例子越来越普遍。虽然偶有年过九旬挑战绑紧跳的不凡例子,更多的是快乐规划退休生活,在能力所及的健康,经济,兴趣范围内,过着属意的生活方式,其中令人欣喜的,是能看到因为选择活跃对待生活而经历正面改变的人生。

两个月前在台北与要好的台湾朋友一家相聚,喜见在席的妈妈已一改之前的悒悒不乐,乐滋滋地与我分享她手机中的旅游照片。朋友说爸爸刚辞世时,妈妈一度情绪低落,变得很依赖孩子们,失去出门的动力,让住在远距离的孩子感到穷于应付。幸好后来妈妈想通了,在社区里找到可以定期参与的教会活动,扩大社交范围。更有趣的是,妈妈说:“我喜欢到处游玩,孩子却没空陪我,我决定不靠他们独个儿去玩!”她现在一心血来潮就订了计程车到处短游,手机照片中有她游福寿山时与司机的合照。那次两天一夜旅游,年轻司机也带妻子同行,“人家还以为我们是一家人呢!”她笑着说。

活跃生活当然也可始于家中,比如在家做运动、写书法、看书报、上网聊天玩游戏等,但那种有事出门,或上班,或去会朋友等休闲活动,甚至是上诊所,都毕竟意义不同。有位八旬老太太,时感双脚无力,偶尔有晕眩的感觉,孩子劝她不可单独出门。她虽然不再独自上市场买菜了,仍依旧坚守每天早上到附近的公园,与一群邻里朋友练气功,运动后话家常的日常作息。

对照这位老太太和文章开头的三个例子,发觉除了个人身心状况以外,有没有出门的理由也同样关键。搬离旧邻里,不仅失去熟悉的人与物,还得适应新环境及建立新关系。这些挑战可令人期望新开始,但也可能导致年长者对出门感到不安和无所适从。

几年前曾经在专栏中提到东京南边的一家地方性的百货商店,为了鼓励邻里独居的老年顾客踏出家门,而实施了“幸福送货服务”。这个服务为住在附近,70岁以上,怀孕或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免最低消费送货,条件是客人需要亲自上门购物。

除了提倡出门走动以促进健康,这家大商店也特地留任老龄员工,让顾客在购物和还钱时有熟悉的交谈对象。几年前,它甚至开始提供免费短程接驳车的服务,方便老年顾客出门。

很可惜,这家有50多年历史的商店,已在一年前不敌新式的网购服务和商业竞争而结业,但那竭力为年长者制造出门理由的这个原则,依旧令人津津乐道。

家居的年长者愿不愿意出门,原来也可以是维持老年身心健康重要的一环。除了希望年长者能够正视活跃人生,积极保持社交生活,也期望我们的社会有更多亲乐龄的建设和环境设计,让年长者可以轻松出门。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研究系副教授)

浏览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Outb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