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建筑、通信、电力、制造等行业。这个行业前景如何?本集视频带你了解传统电缆制造商如何迈向智能制造。
你或许对台新电缆(Tai Sin Electric)并不熟悉,但是你知道吗,滨海湾花园、星耀樟宜等新加坡地标性建筑物的电缆都是由台新电缆制造的。成立于1980年的台新在今年迎来创立40周年,目前也是新加坡最大的电缆制造商,擅长设计和制造基础设施、工业、商业以及住宅项目领域的工业用途电线电缆。
抛弃繁琐纸张 拥抱数码
“我记得我们是2016年有这个数码化念头。”台新电缆副总裁兼总经理林成茂(68岁)告诉我们。当时的台新工厂,员工每天手写日报表,经常出现人为错误。收集全部的日报表后,还需进行分析记录,才能整合出一份完整的报告,费时费力,事后查找数据也非常不方便。
“所以我们就想到用数码化,把生产的流程结果直接输入系统,管理层可以同步看到所有流程以及生产结果。”林成茂说。

2018年,透过裕廊集团(JTC)的引介,台新电缆进行了“工业智能指数”(Smart Industry Readiness Index,简称SIRI)评估,正式迈向工业4.0。“工业智能指数”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推出的全球首个工业4.0自我诊断工具,旨在推动国家工业板块的转型。裕廊集团也希望通过该指数,让更多企业了解并步入工业4.0,提高生产力,提升员工技能,从而创造更具高科技、自动化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制造业前景。
同年,台新加入了劳动力发展局与麦肯锡公司合作的“工业4.0转型与重新设计工作计划”(Workforce Singapore-McKinsey Industry 4.0 Transformation & Job Redesign Programme),开发了数码绩效引擎(Digital Performance Engine),根据资产、生产及销售的数据进行实时车间绩效分析,所有信息一目了然。若生产中出现违规或故障,能够及时发现应对,避免更严重的损失。
如今,每天的晨间会议,管理层都会同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分公司高层展开视讯,参照数码绩效引擎分析汇报每日工作,不到半小时就可结束所有会议流程,大大节省了时间。
生产自动化 加快公司智能升级
数码化不仅需要软件的技术支持,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也非常重要,硬件升级也必不可少。
2019年,台新购入了一架大型自动化电缆绞盘机,更为此扩建了工厂,来容纳这台机器的庞大体积。绞盘机上还附设了一台摄像机,让操作员在操作盘的所在位置就可清楚地看到机器的运作并进行调控。
为了提升质检环节效率,公司同年引进了一台剖面自动测试仪,只要将样品放在测试仪上,机器便自动测量,无需人工测量填写,大大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
“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公司的竞争能力。数码化之后,我们很快地看到了效率和成果。”林成茂说。
数码化给台新的业务带来了约20%的增长,生产率也提高了近30%。产能提升后,台新在仓储方面也进一步升级,重金采购了一台多向叉车,实现快速准确的搬运,同时也节省了空间。

从未停止过的员工培训
公司迈向智能工业,人才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林成茂说:“我们要保留员工,让他们不会因为数码化而产生跳槽或离开公司的念头,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为公司服务。因此,我们也提供了教育培训。”
台新与新加坡理工学院合作,展开了微型学习课程(Micro-Learning Courses)的在职培训。
“这个微型学习让我们更了解工业4.0的基本理论跟内容,使所有操作人员不但知道怎样操作,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林成茂说。
郭制宏(45岁)是一名生产控制员,他在1995年就加入了台新。
“数码化之前,公司也给了我们很多培训,所以我对工业数码化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学得也比较快。”郭制宏说。
他也表示,台新刚开始数码化时,一些老员工对此有误解,以为公司监视员工。郭制宏花了一些时间耐心地说服他们:“‘机台自动化后会减轻你们的负担’,过后他们也慢慢理解了,也接受了培训。”
“我在台新25年,老板对我们都很照顾,大家相处地都很融洽,好像融入一个大家庭一样。”郭制宏说。

操作员吴文权(26岁)来台新工作已有四年。“我之前是做建筑业的,刚开始对这份工作比较陌生,主管就慢慢培训我。”每三个月换一台机器学习操作,现在吴文权已经可以熟练操作工厂大部分机器。他也参加了工业4.0的培训,“我希望公司引进更多半自动的机器,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他说。
林成茂透露,目前台新正在进行公司内部培训计划:“我们会根据员工进公司时的技术水平,在经过培训后,通过考试对他进行技能鉴定,给他升等,公司还会调整他的待遇、薪水,或技术津贴,让技术可以在公司里面生根成长,员工在这里也可以获得提升发展。”
台新电缆在今年荣获由精深技能发展局颁发的非中小企业类技能创前程雇主奖(SkillsFuture Employer Awards for Non-SME),肯定它在员工进修与技能提升方面的积极投入和杰出表现。
“在未来,我们的计划是从生产部门向上延伸,向下发展。”林成茂说道。“向上”的管理、采购、人事,“向下”的物流、仓储、运输、客服,台新将会进行全面数码化。
欲查询更多工业援助管道,请浏览https://go.gov.sg/jidz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