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瀚森:鞋子论与浮萍论

字体大小:

杨瀚森

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的治国理念中,有“鞋子论”的说法。李光耀先生说:“对于任何理论及建议,我只问同一件事,就是行不行得通?”这就是政治制度的设定必须立足于实用主义;李光耀也说:“(政体的制定)就像鞋子一样,穿得越久就越觉得合适……总比一双新鞋来得好”这就是政治制度必须在尊重本国传统的基础上与时渐进的理性主义。在过去的50年,实用与理性,始终是我国政治稳定与经济腾飞的核心指导原则,也直接成就了“SG50”的辉煌。

人们也常用鞋子来形容人世间的婚姻或家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外人看一双鞋只能评价鞋的外观美丑,只有穿鞋的人才能感受鞋的合脚与舒适。如果把一个国家比喻成一个家庭,把“大多数国民在大选中投票选择一个政党组成政府”比喻成一段婚姻,“鞋子论”也很形象地宣示了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成功的政治制度一定是适合该国国情的。

母庸置疑,经历过建国以来历次大选的“常胜军”行动党政府,是我国稳定、良好政治的核心力量。李显龙总理的最大挑战,不是去为反对的声音制定更多障碍、更高门槛,而是在保持国家稳定及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去鼓励多元主义,如何更选贤用能,通过内外两方面的良性竞争,使到执政团队时刻保持警醒,力保我国在未来的50年仍然处于第一世界的前列。因此,李总理在新一届国会阐述政治制度改革方案时,着眼的就是保证10年之后或更长时期,新加坡“善政”的延续。

我认为非选区议员制度改革结合了以下两种选举制度的特点:国外的“不分区”政党比例议员制,以及我国本身的简单多数当选的议员选举制。纵观我国建国以来的历次大选,除了1968年国会扩容前的一届外,其他各届即使在执政党获得大胜的时期,投选给反对党的“铁票”也占投票总数的至少20%。改革后的议员制度,有至少12席属于反对党(包括当选选区议员与非选区议员),再加上9席不受执政党议政约束的官委议员,这总数21席已经超过国会总体议员人数的两成。这从制度上已经保证了即使在执政党最强势的阶段,国会里也有相应比例话语权的反对声音。

非选区议员,不应该想当然地理解其人就是参选选区的“当选”国会议员。正如2015年大选的东海岸集选区,当选议员应只是行动党的林瑞生部长等4人团队,他们依法在各自获胜选区内接见选民及管理市镇理事会。工人党在东海岸集选区参选的贝理安及吴佩松二人,虽然因为在所有反对党参选选区内得票率是第三高,而被选举局邀请成为非选区议员,但不表示目前东海岸集选区就有六位“当选”国会议员;贝理安及吴佩松并没有在东海岸集选区管理市镇会及接见选民的权力。这一点正是反对党国会领袖刘程强提出非选区议员是无根基的“浮萍”的最大原因。

用政治制度“鞋子论”的衡量标准,“浮萍论”也同样需要与时渐进。不必讳言,政治舞台上的政党竞争本来就是现实及残酷的,在没有民粹主义泛滥的大选中,占大多数的理性选民会做出自己智慧的选择,选出一个更好的政党来执政。在现有政治制度框架内,反对党必须在平日做好自己,并力所能及地选择更高素质团队;要在大选中获胜,“可以在自己不犯错的前提下指望对手犯错,但不可以指望对手让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最近的台湾大选得到启示:民进党在总统及立委选举中大胜,最大原因不是自己做得太好,而是对手国民党过于频繁的犯错:经济治理不力、内部不团结、主将不担当、阵前换“柱”……

反对党也无须妄自菲薄,完全可以借着此次政治制度改革的契机,正面看待集选区范围缩小、非选区议员人数增加等积极竞争因素,争取在下届大选中,让更多高素质、有诚信的人选进入国会,并尝试在庄严的国会殿堂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风采,毕竟国会需要有理性的多元声音,好的政策越辩越明。在适合我国下一个50年的政治制度中,必定包括善政(良好政治)与善争(良性竞争)。每一位新加坡选民,都有义务及责任在大选中将选票投给自己认为最好的政党,这关系到每一位新加坡人的未来。

作者从事亚太区域集团企业管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