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颖轩:有没有一点心动?

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首次委任形象大使,找来了洋腔洋调的阳光歌手向洋(右二)。(档案照片)
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首次委任形象大使,找来了洋腔洋调的阳光歌手向洋(右二)。(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向洋唱红的《有没有》,其实也是“华文”在岛国的心声:

“你有没有爱过我/有没有想过我/有没有/有没有/也会有一点心动的时候?”

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首次委任形象大使,找来了洋腔洋调的阳光歌手向洋。向洋去年到中国参加当红歌唱比赛节目,得到好名次而备受瞩目。红毛派的他当时因为华文华语不好而吃了不少苦头,后来经不断努力,华语大有进步,比赛决赛还饶舌表演《双截棍》。

委员会希望向洋在离校后重启学习华文的努力与决心,能成为年轻人的楷模。

形象大使在一般商业产品或企业品牌的功能,就是以大使本身的成就和讨好形象,来提升促销对象对产品或品牌的好感,意义上更大于推销单一商品的代言人。

形象大使在推广语文甚至文化上,功能也大同小异。

向洋作为第一名推广华文学习的大使,除了在委员会未来的活动上亮相、唱歌、喊宣传口号,或许也可好好使用他的魅力与影响力,例如创作华语流行歌、写首“推广华文学习”主题曲、在社交媒体上多以华文刷贴等,让年轻粉丝因此能对学习华文“有一点心动”。

华文在我国虽说是四大官方语文之一,但它的社会形象相当尴尬。首先华文华语在岛国普遍来说不属于“求生语文”,除非是和我一样从事华文相关工作,需要用这门语文挣钱讨生活,否则一般人、尤其是务实的年轻华族国人,在应付会考之后,通常不会多花心思与时间,去提升对华语的掌握。华文华语的能力维持在可以买菜饭但不用懂菜名;叫得出偶像名字但不用明白偶像唱的歌词,这类程度即可过日子。

另一方面,部分国人将华文与中国新移民画上等号,在“排斥异己”的心态下对华文也产生了抗拒的心理,有部分年轻人甚至为自己华文程度不好而引以为傲。在这样的环境下,别说要“爱上华文”,恐怕连接受它的存在已经是一个难题。

那该怎么办呢?

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近年花了不少心思与资源,推出各类新颖活动以促进母语学习,宗旨是“让年轻一代能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这个方向与定位,非常正确,但或许不宜太常挂在嘴边当宣传,因为这会让华文学习的既定印象变得太闷、太沉重,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

而我们个人呢?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可以做的除了自身培养对华语的好奇心,重新发现华文华语的有趣之处,也可以拉家人朋友一起看看华语综艺节目、听听向洋唱华语歌,从通俗文化出发,不带负担地重新接触华文华语,找回与自家文化的连接。

这一次形象大使的计划,估计会让更多人爱上向洋,但我希望的是,更多人可以因而轻松地重新看待华文华语,慢慢地接近它,渐渐地对它心动,最后爱上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