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

郭兵云、秦鸿:中美可以避免冷战?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认为,当今世界在很多方面确实呈现出他笔下的“多节”特征,所以中美之间并不必然走向冷战。(路透社)
作者认为,当今世界在很多方面确实呈现出他笔下的“多节”特征,所以中美之间并不必然走向冷战。(路透社)

字体大小:

在去年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峇厘峰会上,中美元首举行了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线下会晤。两国对这次会晤基本满意,世界为之振奋。然而,今年年初的气球事件,再度使中美关系急转直下。此后,中美几乎在每件事上都针锋相对。两国的直接和间接互动,与冷战时期频繁出现的“聋子对话”如出一辙。各界认为中美关系正在重蹈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覆辙。然而,美国学者布兰特利·沃马克(Brantly Womack)在其《非对称与国际关系》(Asymmet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一书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中美处在一个“多节”世界而非“极化”世界中,中美及其他国家有足够多的替代选择来规避冷战。

所谓“极化”世界是指大部分国家加入泾渭分明的敌对阵营,阵营内的成员国有较强的身份认同。冷战时期美苏阵营争霸形成两极世界,冷战结束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则是单极世界。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进一步对外扩展,全球化的深化和拓展刺激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的崛起。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达,创造了新的全球互动模式。越来越多的行为体参与国际政治,且各行为体之间的关系空前加深。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但参与者更加多样化、多层化且日益重要。美国仍是全球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以北约为代表的美国庞大盟友遗产还在,但西方阵营却不复存在,美国管理的是由盟友组成的“轴辐体系”,而不是冷战时期界限分明、敌人明确的资本主义阵营。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