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时间

黄佩玲:判刑是科学也是艺术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认为,无论判刑考量有多科学与系统化,终究因为每起案件的案情与情况都不尽相同,法庭还须按照个别情况斟酌如何调整刑罚。(图/pixabay)
作者认为,无论判刑考量有多科学与系统化,终究因为每起案件的案情与情况都不尽相同,法庭还须按照个别情况斟酌如何调整刑罚。(图/pixabay)

字体大小:

在高庭采访案件的记者之间曾开玩笑说,去听一场由高级法官陈成安所审理的判刑聆讯,有时候好比在上一堂数学课,让我们这些文字工作者不得不运用左脑,来了解庭上所提及的内容。

有一次,在与控辩双方律师议论判刑考量的过程中,陈成安当场画出一个有纵轴与横轴的图表,然后投映在庭室内的荧幕上。接着,他按照不同类别的量刑因素,在图表上画出不同图形曲线,尝试为这次的案件找到属于它的判刑“位置”。同样的,如果有机会读一读陈成安所写的判词,里头也可能出现这样的图表。

无论有没有图表或纵横轴线,不同法官的判词都有一个共通点——以系统化的逻辑来分析不同量刑因素,一步步地阐明法庭如何得到最终判刑结果。大多数的法庭判词都相当冗长,甚至让人觉得深奥难懂,恐怕和这一原因脱离不了关系。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