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琬仪:明月来相照

中秋节临近,香港大埔Lake House举行大型灯饰活动迎接中秋节。(中通社)
中秋节临近,香港大埔Lake House举行大型灯饰活动迎接中秋节。(中通社)

字体大小:

我们无须自寻烦恼“明月几时有”,“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镀金的酒杯太奢侈,环保塑料杯就好,再渺小的快乐,再卑微的喜悦,握在手里,常暖心头。

1990年代香港贺岁片《家有喜事》有一幕周星驰与张曼玉约会,谈到月亮,说:“这是好莱坞电影最古老的道具(大意)。”周星驰演得十分搞笑,但丝毫不影响听似无厘头对白的文化养分——一语道破月亮作为古今中外抒情道具的经典地位。

明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华人传统节日当中,我一直无法决定到底喜欢热闹的春节多些,还是有满月加持,充满诗情画意的中秋节。直到去年中秋节,我们在加冷河畔,看着皎洁无暇的满月徐徐升空,柔柔的月光投在河上,晚风习习,赏心悦目的那一刻从此定格常照心间——世事不尽如人意,但我们还有星空明月。

瘟疫肆虐,过去一年多,许多人因为种种理由与爱人亲人相隔一方,甚至拥抱团聚遥遥无期。在令人无语的乱世,何以解忧?宋代词人苏轼中秋节时分思念弟弟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现代流行曲悠悠地唱着“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回头看,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牵起从古代诗词到时代曲一脉相承,月下怀人的抒情传统。

过去逢中秋会写与亲友一同尝月饼,邀月、赏月、追月,共度良辰美景。如今居家防疫,既无法出国旅行欣赏外国比较圆的月亮,也不宜群聚,还可能得一个人隔离过佳节……这个时候若满腹诗词正好派上用场。若没有背诗的习惯倒是无妨,只要有WiFi,借助几乎无所不能的谷歌,搜几个关键词,就可以穿越文字,沐浴千百年的月光。

唐宋诗词中描绘月亮的,现代人比较熟悉的多是月下怀念故乡与亲人的诗句——例如传诵至今的唐诗名句,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这阵子一头载进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的时空,与两千多年前吟咏大自然之美,情怀之坦率的古人神交。遥望月亮,想家人,念故人,创作灵感可以追溯到《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这首四言古代情诗,每句分别以皎洁的月亮、明亮的月光开启,咏叹思念的佳人的相思之苦,以“劳心”(愁怀)总结,带上“兮”语助词,句句押韵,突出惆怅缠绵的情意。纵然表达思慕之情和抒发亲情不尽相同,但是诗人借月亮和月光营造出伤怀情境,爱别离,求不得,怀抱有别的伤心人皆是天涯沦落人。

然而,伤怀时读伤情的诗歌未必能纾解愁肠。那么看看大自然里的月光吧。月亮的神奇魔法在于它照明夜空,开拓视野,打开胸襟,点燃心中一团光。

明月照亮唐诗中的野外风光——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令人心生往之。年幼上学时念过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为忘记了,如今重温,竟有久别重逢的动心。充满禅意的山林景色,还有泉水淙淙的诗意,这幅山居月夜风景,唤醒五感,只要愿意聆听、感受,天地之大,无奇不有,须放得开,放得下,才可能接近存在于宇宙之间的大美。

这个中秋节,找个近水楼台,到河畔或海边,但愿月亮赏脸,不遮不掩,在社交安全距离下,我们无须自寻烦恼“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镀金的酒杯太奢侈,环保塑料杯就好,再渺小的快乐,再卑微的喜悦,握在手里,常暖心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