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传 情系古早味

芋头给米饭带来升级的清香与口感
芋头给米饭带来升级的清香与口感

字体大小:

新加坡美食众多,但华人各个籍贯代代相传的菜肴,因先辈当年南下,想家时烹煮熟悉的味道解乡愁,因而散发着家的感觉。如今,这些饮食文化也成为了本地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原来你我熟悉的味道,里头还有不少故事,本文带你一起领略代代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从永春芋头饭说起....

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的永春县,地理位置依山傍水,气候条件适合农耕,孕育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从用永春醋制作而成的猪脚醋、加入肥蚝的永春卤面,到佛手茶,当然还有农历新年不可少,味道甘甜水分充足的永春芦柑,以及寓意丰收的封肉等等,都是永春丰富的饮食文化。

郑和下西洋时,从福建泉州起航。因而在当地招收了许多随从如厨师、船员、甚至医学知识者负责照顾饮食起居。当年南下的侨民,与新马一代的当地人结婚,所以娘惹文化中也可以说受到永春的影响。

亮点美食:芋头饭

永春盛产芋头,因此芋头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支点。据说当年,大米的价格较贵,永春人便以芋头入饭以饱腹,绵软清香的芋头给米饭注入了全新的风味,并因此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后来,芋头饭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而广泛传播。

永春人把芋头饭带到新加坡后,由于两地食材不同,最终烹煮出的菜肴也有所演变。例如,当地家庭烹煮芋头饭会选用永春为原产地的芋头,并以永春醋做佐料;在传入新加坡后,芋头饭也“入乡随俗”趋向更符合南洋风味,也会搭配辣椒等本地人喜爱的佐料。

亮点美食:白鸭汤

白鸭汤选用当地特产的白番鸭烹调。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一位永春籍商人因长途跋涉,瘫倒一户庭院门口,幸得农妇相救,并熬制鸭汤让商人服下。短短几日,商人便恢复元气,并在临行前用瓷器和布匹交换了几只番鸭,把番鸭和这道鲜美的浓汤一起带回永春。

营养滋补的白鸭汤

永春会馆署理会长潘金财表示,白番鸭体型肥大、肉质细腻丰厚,是非常滋补的食材,有助于强身健体、恢复体力。通常,永春家庭还会在熬煮鸭汤时搭配当归等不同的药材,家家户户都有各自的药材组合,烹煮各具特色的白鸭汤为家人进补。

永春会馆

潘金财指出,地灵人杰的永春也诞生了不少对新加坡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名人。祖籍永春的陈金声曾出钱资助建造麦里芝蓄水池,新加坡最早的华文学塾萃英书院和崇文阁都离不开他的贡献。前总理吴作栋、本地知名画家刘抗也是祖籍永春。

如今,永春会馆有2000多名会员,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以青年团和奖学金资助的形式为会馆注入新生气,并将在未来开展更多儿童文化艺术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

请到新加坡文化遗产节的官网观看视频,学习制作永春美食。


从新会陈皮说起... 

新会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古称冈州,在明朝改名为新会。由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新会物产丰饶,陈皮、葵扇和茅龙笔更并称为“新会三宝”。

亮点食材:陈皮

新会的土壤和水利条件非常适宜种植大红柑,大红柑的皮晒干后就成了陈皮,新会陈皮的历史悠久。据冈州会馆负责人之一区如柏介绍,陈皮不仅因为南北贸易而在中国畅销,满清皇室也喜爱将其作为食物的调味,慈禧太后更曾指定新会将陈皮作为贡品。

除了工厂生产外,许多新会人也会在家中用绳子悬挂大红柑的皮来晒干自用。通常,陈皮的年份越久越好,口味最佳的陈皮可能历经20年,甚至到30年之久的时光。有趣的是,新会当地的摊贩通常会在卖大红柑时,要求买家回馈新鲜的大红柑皮。
 

陈皮红豆沙的制作材料

陈皮的用途广泛,除了可以制作成香料、药品,还是一味重要食材。陈皮红豆沙是饱受新会人欢迎的甜品。新会人在蒸鱼肉、猪肉和鸡肉时,也会加入陈皮切丝进行调味,可以大大提升菜肴的香味。

请到新加坡文化遗产节官网观看视频,学习制作陈皮红豆沙。

新会三宝
 

葵扇和茅龙笔与陈皮被称为“新会三宝”。

新会的葵扇和茅龙笔,均为当地特产,与陈皮合称“新会三宝”。

新会种植了大量葵树,素有“葵乡”的美誉。而葵扇就是由葵树叶制成的手工艺品。与之相对的,冈州会馆的门口也种了葵树,并将其作为会馆的标志。

茅龙笔的发明者则是明代著名大儒陈献章。他将新会圭峰山上的茅龙草制成毛笔,写出来的字刚劲有力。前往冈州会馆,即可近距离欣赏这两样文化瑰宝。

冈州会馆

冈州会馆于1840年成立,至今已有逾180年的历史,见证了新加坡的历史变迁,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参观的地方。

在日军攻打的新加坡时,当警报被拉响,冈州会馆正是许多人的避难所。日治时期,冈州会馆经常施医赠药兼施粥,广施善行。二战之后更积极办教育,开办冈州小学,最盛时学生人数一度多达500人。

为了广纳年轻人以传承文化,冈州会馆的幼狮团(15岁以下的儿童)也欢迎非新会人参加。


新加坡文化遗产节

新加坡文化遗产节

要走一趟文化之旅吗?现在就参与今年的新加坡文化遗产节吧!

新加坡文化遗产节是国家文物局推出的标志性年度活动,旨在庆祝新加坡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新加坡文化遗产节携手社群、组织或个人,协作开展各式项目,挖掘鲜为人知的故事,提高主人翁意识,带动国人参与保护和宣传文化遗产。

首届新加坡文化遗产节于2004年推出,此后每年按不同的主题,以线上和线下形式,探索新加坡文化遗产的多样面貌。

今年的新加坡文化遗产节从即日起至5月30日期间举行,围绕本地的“医疗遗产”和“食物遗产”两大主题,以纪念本地首家综合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成立200周年,以及我国的小贩文化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两大里程碑。


更多精彩视频

1)新加坡鹤山会馆武术醒狮团

鹤山会馆致力于呈现原汁原味的鹤山狮艺(图/摄于防疫阻断措施第三阶段)。

鹤山会馆的醒狮团是本地历史最悠久的醒狮团,成立于1920年,与鹤山会馆风雨兼程,硕果百年。狮团成为了凝聚鹤邑乡情的组织,每年的清明与重阳都组团至广惠肇碧山亭舞狮祭祖,这项传统延续至今。

狮团会在新春期间举办舞狮采青活动,将原汁原味的鹤山狮艺呈现给大众;并每周免费传授武术及舞狮课程,以求提倡本地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随着社会的转变,鹤山会馆也与时俱进,加入社交媒体Facebook和Instagram与年轻一代交流。

请到新加坡文化遗产节的官网观看视频,欣赏鹤山会馆武术项目。

2) 新加坡精武体育会

新加坡精武体育会是本地最悠久的体育会之一,目前约有150名成员,教授太极、传统武术、舞狮和戏剧课程。

过去几年,新加坡精武体育会积极参加国家文物局推出的新加坡文化遗产节,和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教育部联合举办的“走出校园·走进文化”。今年,新加坡精武体育会还将在12月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精武代表,共同庆祝100周年纪念。

新加坡精武体育会在教学中践行精武精神(图/视频录制时同步拍摄的画面)。

通过课程,体育会积极向学生传达精武精神的价值观——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并安排学生们访问其他国家的精武体育会,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文化。

请到 “新加坡文化遗产节的官网观看视频,欣赏精武体育会的武术练习。

 

*所有图片由国家文物局提供。

【本文由国家文物局:新加坡文化遗产节呈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