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架构 打造可持续艺术生态——理事长刘荣忠谈艺理会新角色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今年3月上任的国家艺术理事会理事长刘荣忠,曾活跃于新加坡画家村,其装置创作关注过艺理会的行为艺术政策。刘荣忠接受《联合早报》专访,畅谈他的艺术启蒙、从老师、校长到教材编排,长达30年与美术相关的公共教育工作,以及领导艺理会所面对的挑战,制定第二个艺术拓展蓝图大方向等课题。

1996年,刘荣忠与“新加坡画家村”(The Artists Village)其他10名艺术家,在廖芳炎的带领下,参与新加坡艺穗节的“艺术巴士”项目。刘荣忠在巴士座位刺绣出“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字样,并将放大镜投射在“艺术”字眼上,聚焦当时不被艺理会赞助的艺术形式。他还在巴士车尾画了颠倒的西装领带、几枝长出盒子外的树苗,呼吁公众跳出框框思考问题。

刘荣忠回溯当年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修读视觉艺术毕业回国教美术,思考“什么是艺术”的最根本问题。他受马塞尔·杜尚的影响,利用日常即成品来创作,也受行为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以及当代艺术家唐大雾等人的影响。从当年的艺术家到今年3月上任当上国家艺术理事会理事长,刘荣忠(54岁)以华语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仍然坚信,“艺术创作最重大的价值就是鼓励人们多方面去思考、关注问题,而非从单一视角出发。”

画家村的艺术启发1989年,艺理会尚未成立,正在当兵的刘荣忠周末时光都在画家村度过。有个星期天上午,刘荣忠看到倾盆大雨中撑伞的唐大雾在池塘边与所养的两只鹅对话,对艺术家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万分感动,半小时内完成一幅炭画素描。刘荣忠说,当时的他常到当时的国家博物院画廊观赏唐大雾的行为艺术演出《他们偷猎犀牛、砍下犀角和制成此饮料》《虎鞭》等,深为震撼,后被画家村成员许元豪介绍“入村”。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