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冲天雅俗共赏

字体大小:

沙冈万山福德祠醒狮团是本地唯一舞“稻草火龙”的醒狮团。以稻草编制,插满数千支香的稻草火龙,每次表演都要出动上百人,有的舞龙,有的喷水浇熄星火。浇不熄的,是舞龙人对传承这项传统民俗活动的使命感。

在本地追寻稻草火龙的踪迹,就要到沈氏通道的沙冈万山福德祠。高挂在祠内博物馆的火龙,虽沉睡却不失威严,然而论及生命力与活跃能量,终究仰赖其“后辈”火龙。碰上石狮城隍爷宝诞、土地爷爷宝诞等大日子巡游,人们总能一睹火龙在黑夜中蹿动。它英姿飒爽,熠熠生光背后,是醒狮团团员训练多年的结果。光是龙头便重达40公斤,长百余英尺的龙身上插满数千支特制香,好待烧足三四小时,然而比火龙更重,比每次演出更悠长,却是醒狮团继承传统的使命感。

历经近半世纪仍然活跃的醒狮团,正积极培养接班人,更有年介二三十岁的青壮团员开始着手制作新火龙,不让承载汉文化寓意的民间艺术失传。醒狮团副财政甄俊杰(39岁)和副总务魏良坤(35岁)等一行人,正如火如荼地准备今年妆艺大游行上的火龙演出。忙完演出后,他们将和教练何伦良一同着手制作新的火龙。

甄俊杰说,自己三五岁时就加入醒狮团,从最基础的武术开始循序渐进,而舞火龙要比布龙更具挑战性,真正开始舞火龙,已是十七八岁后的事情。醒狮团内经历相似者不在少数,多年来每周至少排练一次,团员都在工作和生活以外寻找空隙排练,不容懈怠偷吃步,也绝非以金钱盈利为驱动力。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呢?访谈中少话的魏良坤,这时如此回答:“就是招牌嘛。招牌就是要守护,从以前就有的东西,应该一直传下去,不可能就这样让它消失。”

三年舞一次即烧化

聊起制作稻草火龙,何伦良笑说:“谁又真正见过龙?”诚然,十二生肖中,要属龙最具神秘感和威严,自龙年跫音渐进,形态风格各异的龙装饰也遍地开花,便足以见得,要仿拟这只神兽,全凭千百年来人们无边无际的想象力。

稻草火龙初现之际,是每三年舞一次,在演出结束后会将火龙烧化。在香火蔓延中,功成身退的火龙化为一缕烟直奔天际。何伦良说,稻草火龙又俗称风水龙,舞完后化掉有除旧迎新,除晦纳祥的含义。这也意味着每三年都有一头新龙横空出世。同时,不如舞狮或布龙有具体的形象规格,醒狮团多年来火龙辈出,每只从身形到眼神都稍有不同,时而威猛,时而温和,时而壮硕,时而更轻巧灵动。不变的是以藤木为龙之骨干,再以稻草束捆绑搭建,全长可达170英尺。

醒狮团多年来火龙辈出,每只从身形到眼神都稍有不同,时而威猛,时而温和,时而壮硕,时而更轻巧灵动。(卓祾祎摄)

何伦良说,随着舞龙舞狮活动逐渐式微,此情此景已有改变。“舞一次火龙要花费过万,稻草、藤芯都要从中国进口,也越来越不好找,之后还要花大半年制作一条龙,演一次便烧掉未免太可惜了。”

今年的妆艺大游行火龙演出后,沙冈万山福德祠醒狮团教练何伦良(蓝衣者)将与团员继续制作新的稻草火龙。(卓祾祎摄)

改良新龙轻而美

如今再制新龙,甄俊杰谈到,改良的方向是讲究轻而美,从火龙的外观形体,到一支支香该如何插在稻草间,才更美观安全,都是考量因素。“稻草太厚就会变重,太薄的话插上去的香很容易松脱掉落。香支要怎么插也要事先想好,毫无章法乱插的话,可能就插不完了。”

魏良坤随后也亲身示范,正确方法是将香支以45度斜角插入稻草的间隙。

“这些都是经验的累积吧,一开始我们也不懂讲究,随便插香,有时会挨师父骂,久而久之慢慢就抓到门道。”甄俊杰说。

每次舞火龙,醒狮团都会向香商定制3000多支香,足够燃烧三四小时,也因为是特制香,点燃后的香灰较低温,掸在团员身上也不至于烫伤。在其他醒狮团相助下,演出上约有80人接替舞动火龙,加上协助喷水浇熄星火的团员,每次出队人数上百,是彼此体力的支援,更是薪火相传的精神象征。

甄俊杰示范以45度斜角将香支插到稻草火龙身上。(卓祾祎摄)

专访那日是艳阳天,团员们准备动身前往排练场地,预先演练妆艺大游行演出。即将大显身手的稻草火龙虽非新龙,但历经数战,还能觑见一些生猛痕迹。稻草火龙表演讲足有始有终,演出前会为火龙进行点睛仪式,在道长诵经声中,由演出贵宾为火龙各部位点上朱砂,赋予生命。龙身各部位的红点,是开光点睛的印证。

仔细端倪,龙身上有零星焦黑和空洞痕迹,甄俊杰解释说,这可能是香支排得太密,在舞龙过程中产生摩擦,火点掉到稻草上便起火;若数次沿用火龙,有时得再作修补。

有光辉也有伤疤,尽在稻草火龙身上体现。

龙身上的焦黑缺口,是光辉和伤疤的印记。(卓祾祎摄)

记者借机一窥新龙的雏形,块块部件在沙冈万山福德祠后面的大草坪上摊开,仿佛在艳阳高照下迫不及待暖身。包括龙头与龙尾共13截,龙身由藤木与稻草构成,空心绳结利于龙身转动,圆筒状部件则用于衔接绳结,并织上龙爪,如此环环相扣。

“过了二月初二大日子,也许(阳历)3月以后,就要继续制作新火龙了。”何伦良不无期许地说。

新的稻草火龙已见雏形。(孙靖斐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