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中的龙 祥瑞权威的象征

一般认为,传统戏曲中皇帝着黄色龙袍,且龙张牙舞爪。(关俊威摄)
一般认为,传统戏曲中皇帝着黄色龙袍,且龙张牙舞爪。(关俊威摄)

字体大小:

说到表演艺术领域里“龙”的展现,以传统戏曲为最大宗。

戏曲舞台上的龙多与帝王有关,体现在皇帝角色的服饰上。在中国帝制时期,皇帝自诩真龙天子,不允许百姓使用龙的图纹。但传统戏曲似乎不受此制,为达到演谁像谁的目的,帝王戏中戏服上的龙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图案。

值得厘清的是龙纹与蟒纹,明清两代,严格规定皇帝宗室才能使用五爪龙纹,朝廷中的认知是龙有五爪,蟒有四爪,蟒其形虽看似像龙,实则非龙,高级将领和官员穿的是蟒衣——这些传统服饰形制都反映在戏曲舞台上。

龙为王蟒为官

2023年10月,平社“旧曲新声·唱响狮城”京剧折子戏专场上的《打龙袍》一折,剧中身着黑色蟒袍的包公脱下仁宗的明黄色龙袍,用打龙袍象征打皇帝,以示惩戒。

平社上演的《打龙袍》中,仁宗黄龙袍和包拯黑蟒袍形成鲜明对比。(平社提供)

平社总务水江天受访时说:“蟒在传说中是一种很像龙的动物,京剧舞台上的服饰非常重要的一类是‘蟒服’,或直接简称为‘蟒’。皇帝和高官们的正式服饰,以颜色及龙或蟒来区分尊贵高下。明黄色是皇帝和后妃们的专用色,红色是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的服饰,其他重要人物按身份、性格、化妆或脸谱等配以不同颜色的蟒服。”

明黄色龙袍是皇帝专用的服饰,图为平社的龙袍戏服。(关俊威摄)

水江天进一步解释道,从红色开始,其他颜色的官服上绣的都是蟒,而龙与蟒的区别除了龙五爪,蟒四爪外,还有一个不注意看就很容易错过的微妙差异:龙是开口,张牙舞爪的;蟒是闭口,谦卑臣服的。

传统艺术中心专业戏曲导师、演员蔡东雄说:“一些老传统仍在流传,但目前在戏曲剧装方面,没有特别严格的形制差异。也经常看到五爪龙出现在蟒袍上,或者一些花脸演员蟒袍上的蟒是张口的;另外,现今京剧中80%的老生戏里皇帝一般穿红,我听说避免穿黄是为了避开真正的皇家,但地方戏还是黄色龙袍多。”

现今京剧舞台上,老生戏里的帝王都穿红色龙袍。图为平社的收藏。(关俊威摄)

不管怎样,戏曲中龙纹服饰升龙、降龙、坐龙、行龙、盘龙等龙的姿态极大丰富了服饰美学。

戏曲中的龙袍,龙有各种姿态。(关俊威摄)

戏曲盔帽上,也有龙的踪影。比如九龙冠、双龙鞑帽、二龙箍等,都是以龙的数量而定名。记者在平社的收藏中见到几顶龙的盔帽,有趣的是一些盔帽,龙身部分刻在盔帽主体上,另一部分是3D立体的,又在龙上加以镶弹簧的明亮泡子(珠子)或红色绒球。当演员晃动身体或头部时,盔上泡子或绒球会互相碰撞,宛如活灵活现的龙。

武小生的银盔上,红绒球在晃动时,带出龙的活灵活现。(关俊威摄)

龙文化的集中展示

可以说传统戏曲具龙文化宣导优势,如有些戏曲作品直接以龙命名,除了《打龙袍》,还有《游龙戏凤》《龙凤呈祥》《锁五龙》等。

即使这些剧名中嵌入了龙,戏曲舞台上神话题材的龙族、龙裔出现不多,记者印象中,近年来仅在趋势教育基金会、台湾戏曲学院2023年10月来新演出的京剧《美猴王孙悟空》中,得见龙王一角;另有一出越剧《龙女牧羊》,讲述洞庭龙王之女三娘的故事,中国大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界梅葆玖曾指导台湾“梅派”传人魏海敏演出京剧版《龙女牧羊》。尽管如此,绝大多数“龙剧”仍和皇帝、皇家有关。

有的盔帽上的龙头镶嵌泡子,为龙带来神采。(关俊威摄)

平社副剧务李云锋指出,龙在传统戏曲舞台上通常象征皇权和吉祥。“在戏曲舞台上,龙代表着威严、尊贵和正义,反映了华人文化中对权威、祥瑞和英雄气概的崇尚。”

即使是太监盔上也有龙纹,太监服侍的是真龙天子。(关俊威摄)

除了人物角色、服饰盔帽之外,戏曲舞台上有很多龙图案和纹样的装饰和器具,比如刀剑、令箭、标旗,甚至出现在包公戏中的“龙头铡”。李云锋说:“龙图案常见于戏曲中的装饰物,象征着吉祥、神秘和正气。这些物品上的龙纹是为了强调其贵族身份或表达对龙的崇拜。”

另外如桌椅披、大帐、小帐、圣旨、罗伞等都绣有龙纹图案,可以说传统戏曲舞台是华人龙文化极为集中的展示场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