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吉知马熟食中心临别依依 庶民美食情牵半世纪

字体大小:

建于1975年的武吉知马菜市与熟食中心有不少道地美食,颇受食饕青睐。这里的许多摊贩从路边摊做起,迁入熟食中心后建立好口碑,目前多由第二三代掌勺。熟食中心因该地段的发展,将于今年走入历史。记者走访几家“元老”级摊位,了解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有近50年历史的武吉知马菜市与熟食中心,预计今年下半年走入历史,原址将重建一座五层楼高、衔接美世界地铁站的综合发展项目。这里的熟食中心是许多饕客慕名而来的美食地标,有不少老字号美食,错过可惜。有些摊位跟熟食中心的历史一样久,从1975年熟食中心新建时就经营至今。这些“元老”级摊主在熟食中心度过近半世纪,有着他们满满的回忆,从小时候到摊位帮忙父母收盘洗盘、长大后传承上一代的手艺,到现在交由下一代经营。

夜晚的武吉知马熟食中心依然热闹。(龙国雄摄)

星洲沙爹米粉·鱿鱼蕹菜(#02-162)沙爹酱手工烹制

郑慧婷(42岁)是熟食中心少数的第三代接班人。她的祖父曾在旧美世界市场当街边小贩,开始是买鱼丸,但生意不理想,改卖沙爹米粉。1980年代,他搬到新建的熟食中心,由郑慧婷的父亲接手。

她回忆道:“我的父亲在1956年就开始在街边帮忙祖父。我之前在义安理工学院修读建筑与房地产管理,20岁毕业后,原本只是想兼职到摊位帮忙,因为很难请人,就全职接手。现在主要跟姐姐郑惜英(45岁)一起经营摊位,父亲郑启发(76岁)和母亲许玉定(70岁)早上会过来帮忙。”

郑慧婷对即将拆掉的熟食中心百般不舍,“我七岁就开始在这里帮忙,算是在这里长大。周末也会在这里做功课,帮忙父母收盘洗盘。这里有我许多回忆,现在要拆掉,觉得很可惜,日后就算会重建,也不一样了。”

沙爹酱是沙爹米粉的“灵魂”,沿用郑慧婷祖父传下的秘方,由10多种香料和食材手工烹制而成,食材讲究新鲜,包括新鲜虾而非冰冻虾。沙爹酱香味四溢,具有香浓的花生与香料味道,咸与甜之间恰当好。沙爹米粉的配料丰富,有猪肉片、鱿鱼、蕹菜、豆芽、豆卜、鲜蚶和鲜虾,微辣口感层次丰富,香浓美味。

除了招牌沙爹米粉,还有人气鱿鱼蕹菜。许玉定说,当初生意不好,有卖沙爹米粉、鱿鱼蕹菜和叻沙,希望吸引更多食客,后来生意好转,加上摊位空间有限,就没再卖叻沙。

星洲沙爹米粉·鱿鱼蕹菜的招牌沙爹米粉,香味四溢。(龙国雄摄)
星洲沙爹米粉·鱿鱼蕹菜的鱿鱼蕹菜,香甜爽口。(龙国雄摄)
郑慧婷(中)当年毕业后不久便接手父亲郑启发(右)和母亲许玉定(左)的沙爹米粉生意。(龙国雄摄)

谢记福建面(#02-174) 香浓镬气引回头客

谢子文(76岁)继承父亲手艺,炒了近50年的福建面。

这家福建面以扁黄面配粗米粉,湿度恰当好的面条富有香浓镬气,有虾和苏东等配料。辣椒酱有画龙点睛之妙,带点甜且不会太辣,拌着面一起吃很加分。

谢子文的父亲在1975年从路边摊位开始卖福建面。他自小学就到摊位帮忙,“放学后,校服还没换就直接去帮忙父亲,有时功课也没有做,很怕碰到老师会被骂。当时,我帮忙收盘、洗碗和收钱。后来,我们搬到这个熟食中心时,我就接手。这里的食客很随和友善,很多学生吃到他们毕业工作后,还抱他们的孩子,甚至带孙子来给我看。”

采访当天,碰到忠实粉丝蔡旻鸿(32岁,从事行政工作)。他10年前在附近的理工学院念书就开始吃这家福建面,现在也常回来吃面,在谢子文一开摊就排在第一位。蔡旻鸿说:“这是我念书时最喜欢的摊位,它的福建面有一种古早味,特别香。以前,我放学后会来过吃,也约朋友来这里用餐。可惜,这个熟食中心要拆掉了。”

谢记福建面的炒福建面镬气四溢。(龙国雄摄)
谢子文继承父亲手艺,炒了近50年的福建面。(龙国雄摄)

英记甜品(#02-176)冷热甜品皆畅销

甜品糖水小贩李荣峰(59岁)是第二代小贩,母亲在1980年代开始在这里卖甜品,摊位“英记”取自他母亲的名字许妙英。他中学时开始到摊位帮忙,34年前接手。

招牌甜品为蒸木薯糕、豆爽、芋泥、黑芝麻糊等,他说:“天气热时,红豆冰、文头雪(ice jelly)等很畅销;年底天气转凉,热甜品如芋泥、黑芝麻糊比较受欢迎。”

摊位有一些比较传统的甜品。除了蒸木薯糕、豆爽,还有大麦、摩摩喳喳(Bobo cha cha)、仙草冰、海底椰龙眼等。

李荣峰难忘1970年代,他在路边帮忙母亲,时常饱受日晒雨淋,遇到下雨天时,淹水到膝盖的高度;甚至有老鼠乱窜,很辛苦。后来,这个熟食中心建好,流动小贩可以搬过来,大家都很开心,不用再担心风吹雨打。

“我对这个熟食中心有很深厚的感情,以前一放学,换了校服就来帮忙,因为很难请人。我趁没有顾客时,赶快做功课。这里有很多回忆,从我结婚有小孩,到现在当了阿公。很多顾客都说,这里要拆掉很可惜,尤其有些老一辈摊主选择退休,不打算继续做生意。大家都会怀念这里,就算将来重建,也不一样了。”

英记甜品的蒸木薯糕配有椰浆。(龙国雄摄)
英记甜品的人气豆爽。(龙国雄摄)
英记甜品的经典红豆冰。(龙国雄摄)
李荣峰接手母亲的甜品摊位30多年。(龙国雄摄)

成兴海南起骨鸡饭(#02-177)也卖传统汤品

一到午餐时段,这家鸡饭摊位就出现长长的排队人龙,要吃得有耐心排队。

有白斩鸡和烧鸡可选择,点白斩鸡可以吃到油滑鸡皮,跟细嫩的鸡肉是绝配。用鸡汤熬煮的鸡饭味道自然,不会太咸或太甜。辣椒酱每天用两种辣椒新鲜制作。建议鸡饭可加点卤蛋,再配一碗汤,饱足感十足。一般鸡饭摊位没有卖汤,这里则有卖六款汤品,包括黑鸡汤、西洋菜汤和苦瓜排骨汤。

摊主李金贤(65岁)的父亲1960年代在路边摊卖菜饭,他上学前放学后,都要去帮忙父亲,后来搬去新建的熟食中心,因为空间有限,改卖鸡饭。李金贤当兵后,于1980年接手摊位生意,现在跟儿子李嘉铭(29岁)一起经营鸡饭生意,父子俩分工煮鸡饭和煮汤,所卖的汤品是以前卖菜饭时代的延续。

李金贤感叹:“我靠这摊鸡饭生意养大三个孩子。现在,这个熟食中心要拆掉很可惜,但没有办法,这就是时代变迁。”

成兴海南起骨鸡饭的白斩鸡饭,滑嫩美味。(龙国雄摄)
李金贤(左)和儿子李嘉铭(右)一起经营鸡饭生意。(龙国雄摄)

永生沙爹(#02-123)家传炭烤沙爹

熟食中心一角,炭烤沙爹飘香。沙爹有猪肉、鸡肉和羊肉三种选择。猪肉沙爹特别有嚼劲,一块肉接着一块油串在一起,散发浓浓猪油香,油而不腻。

张亚添(62岁)是第三代,太太符珍妮(60岁)的祖父早年从流动小贩做起,后来将生意传给其岳父,他和太太在30年前接手。

张亚添说:“这行很辛苦,时间很长,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凡事亲力亲为靠劳力。沙爹是家传食谱,坚持用炭烤而不是电子烤,因为有古早香气,会比较难控制火候,沙爹稍微偏黑,会修掉烤焦的部分。酱料方面,我们将花生炒香、搅碎,搭配10多种配料,煮成沙爹酱。海南沙爹特点是,酱料用黄梨,带有自然的酸甜味道。”

永生沙爹的炭烤沙爹,配加黄梨的沙爹酱。(档案照)
张亚添(左)和太太符珍妮(右)属第三代小贩,一起经营沙爹生意。(龙国雄摄)

合众菜头粿(#02-185)自创炒白菜头粿

一般菜头粿摊位有卖白和黑的菜头粿,合众菜头粿只卖白的菜头粿。

第二代张文光(63岁)1992年接手父亲的生意,跟太太和长女张馨心(35岁)一起经营摊位。张文光的父亲于1970年代在街头售卖豆卜和罗惹,1973年改卖炒菜头粿。菜头粿食谱由母亲研发,配合父亲自创炒菜头粿的方式,即先将菜头粿铲烂后以大火炒,随后倒入大量蛋浆,将它煎成长块状,再用铲子切成方块状。

这里的菜头粿特点在它的厚实方块状,口感外酥里嫩具嚼劲。微辣带甜的辣椒酱,为菜头粿增添另一番香味。

合众菜头粿由第二代张文光夫妇和女儿经营,主打白菜头粿。(龙国雄摄)
厚实方块状的菜头粿,外酥里嫩。(龙国雄摄)

将搬到临时熟食中心

这几家受访的“元老”级摊位估计在今年八九月,都会搬到临时巴刹与熟食中心继续营业五年。临时设施建在惹兰裕廊克基(Jalan Jurong Kechil)和惹兰树群(Jalan Seh Chuan)交界处,在美世界地铁站C出入口的对面,距离现有熟食中心约200米;将有100个摊位,湿巴刹和熟食中心共用一个楼面。目前,已有超过90个小贩摊位确定会搬迁到临时设施,约70个是熟食摊位。

武吉知马熟食中心有不少老字号摊位。(龙国雄摄)
武吉知马熟食中心有各式各样的美食。(龙国雄摄)

星洲沙爹米粉·鱿鱼蕹菜摊位将搬去临时熟食中心。郑慧婷谈到,尽管临时设施的费用比目前租金更高,但如果选择休息四五年或暂时搬迁到其他熟食中心,可能流失熟客,“有老顾客也反映,熟食中心大概20年前翻新过,现在拆掉很可惜,他们也很关心我们会不会继续做下去。”

李荣峰很多顾客是吃他的甜品长大,“顾客都很担心我会不会继续卖甜品。我会搬去临时的地址,但五年后会不会再搬回重建的熟食中心就不知道。我年纪大了,打算退休,孩子也没打算接手生意。现在的小贩很难有第三代接手,这行业太辛苦了。”

谢子文和李金贤都会搬去临时熟食中心,之后再搬回重建的熟食中心,并打算把生意交给儿子。这让喜欢吃他们的福建面和鸡饭的忠实顾客感到欣慰。

▲武吉知马菜市与熟食中心
地址:51 Upper Bukit Timah Road S588215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