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迷宫哲学开路

闫宏伟(左起)、程文琳和黄汉威认为哲学绝非空中楼阁,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可以作为一门爱好发展。(萧紫薇摄)
闫宏伟(左起)、程文琳和黄汉威认为哲学绝非空中楼阁,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可以作为一门爱好发展。(萧紫薇摄)

字体大小:

当你发现哲学思考训练有打开“生命、宇宙与一切”宝藏的密码,学习哲学并不高深莫测,学习过程是放飞受束缚的思想,松绑刻板的观念,就会爱上这个青春不朽的学科。《联合早报》记者与三名年轻上班族谈无所不在的哲学问题,掌握思辨能力获益匪浅。

哲学,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词,好像一切想不通和没有答案的问题都可归类为“哲学问题”。放下这些问题,生活依旧,哲学之于我们似乎可有可无。然而身处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愈发难以捉摸的未来,“想不通”的事情越来越多。或许此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哲学。

可是哲学该怎么学?要从苏格拉底读起吗?如今层出不穷的编程语言都学不过来,哪里有时间去读哲学?读哲学枯燥?哲学系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面对这些迷思,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三位毕业生想和年轻人谈谈他们的看法。

迷思一:学哲学能帮我找到好的工作吗?

当时还在国大文学暨社会科学院读大一的程文琳(29岁,咨询公司经理)认为自己大概会选择心理学、经济学为主修科目,却在下学期爱上了哲学——她那年分数最低的科目。她说:“哲学入门课让我大开眼界,同学和老师在课堂上思辨的身影让我着迷。”

哲学塑造发散性思维

程文琳认为哲学训练就是对批判思维和逻辑表达的训练。如今在国际知名咨询公司任职,她的工作是向客户提出解决方案,而事实上,提出正确的问题才是她工作的关键。她说:“客户提出的要求是从A到B,但他对于问题的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确,也许他真正想要去的是C。”

相较于工程学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线性思维,程文琳认为哲学塑造的是发散性思维,这让她在工作中与不同背景的同事形成良好互补。“从A到C虽然达成目的,但如果我们稍微绕到D一下,会不会有惊喜的结果?这就是发散性思维。”她还开玩笑说:“哲学系毕业生的简历往往得到面试官更多关注,因为我们是‘稀有动物’,面试官总忍不住好奇多问两句。”

在国大生物成像科学中心任研究助理的闫宏伟(28岁)是一名数据分析师,这是当下最热门的职业。“不过在我读大学那会,数据还是比较冷门的专业。”他说:“这个时代瞬息万变,如果只因‘热门’去选择专业,大概率是很快就会失望。”

闫宏伟建议后辈本科选择更持久的基础学科,“选择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自我学习和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

迷思二:哲学是大学程度的高深学科?

很遗憾,本地大多数主流中学和高中没有哲学这门课,不过情况正在发生转变。

黄汉威(35岁,中学老师)任教的莱佛士书院是本地少有开设哲学课的中学。“这门课在中一中二叫‘哲学’,中三中四叫‘哲学与社会’。”黄汉威说:“中学的哲学课并非以介绍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为目的,而是培养学生倾听彼此,表达自己的能力。

“我们从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入手,比如‘什么是友谊’。中三开始的课堂讨论会融入本地社会的议题。李显龙总理说过,反对党将在本地政坛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政治议题和科学伦理,我们的未来公民需要有能力面对这样的思维挑战。在美国,就有‘给儿童的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这样的启蒙运动。”

哲学助跳出思维茧房

除了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家国大事,哲学对于日常生活有何帮助?黄汉威说:“哲学思维让我们跳出自己的思维茧房。青少年常面对各样人际关系的烦恼,跳出自己的想法,说不定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闫宏伟说:“很多人没意识到,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是一个选择,还以为本应如此。”作为一名哲学重度爱好者,闫宏伟认为哲学就是思考,是刨根问底的过程。“思考的对象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当你意识到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有不止一个选择,或许对人生更有通透感。”

听起来,哲学是不是聪明人的特权?黄汉威反问:“那听音乐是不是有音乐天赋的人的特权?

就像音乐有流行歌曲,有轻音乐也有歌剧交响乐,黄汉威表示自己也是从《苏菲的世界》这样的畅销书读起,中学时跟同学一起看电影,也会激发起哲学讨论,一步步成长为哲学老师,如今还在兼职攻读哲学博士。他认为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接触不同程度的哲学熏陶。

迷思三:学哲学一定要啃书本吗?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哪里有古人躺在麦田里仰望星空的闲情逸致,哪里有时间去一本本研读哲学著作?

黄汉威指出,现在很多自媒体频道都做得不错。YouTube上就有很多科班出身的博主,把哲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视觉配图引人入胜,不妨作为初学者的入门教材。

此外,非哲学专业的大学生也可以选修哲学系的公开课。闫宏伟说,原就很火的“哲学导论”(Introductory Course to Philosophy)这门课改名成“生命、宇宙与一切”(Lif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后更火了,新名字引用了畅销书《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第六卷标题,自己大三时才抢到这门课。

有趣的是,理论数学专业的闫宏伟本是辅修哲学,“生命、宇宙与一切”是他完成辅修学分要求的最后一门课。结果这门“导论”课更激发了他对哲学的热情,一鼓作气拿下数学与哲学双学位。

程文琳十分怀念大学时与同学的讨论,她在疫情前也会参加读书会,享受跟同好们交换想法,碰撞思维的过程。所读的书不必要是深奥的,黄汉威提到一本听起来就很有趣的书:《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

书中,英国作家巴吉尼(Julian Baggini)精心设计了100个思想实验场景,引出100个哲学问题。诸如:一个素食主义者面对一只希望在人类餐桌上献身的猪该怎么办?

“只要你感兴趣,哲学问题无处不在。”黄汉威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