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诈骗案受害者 三思后言避免二度伤害

字体大小:

亲友被诈骗,我们的话语和反应可能带来温暖,也可能让受害者更难受。你是否知道哪些言行是雪中送炭,什么话又缺乏同理心?心理卫生学院高级专科顾问医生解释受害者的心理和情绪,提醒我们三思而后言,以免无意间进一步伤害已经受害的亲人。

诈骗事件层出不穷,万一亲友成为受害者,你是否知道应该怎么应对?

据报道,今年1月至今,我国已经发生至少900起诈骗案,包括虚假网络爱情、电子商务骗局、技术支持诈骗、冒充政府人员或公安、假投资、假求职以及贷款骗局等,诈骗总金额超过430万元。

心理卫生学院高级专科顾问医生李清副教授说,受害者的情绪一般包括愤怒、恐惧、焦虑、内疚、尴尬和耻辱等,也可能不知所措。“这些情绪很正常,是对于不正常的状况(即被诈骗)的正常反应。受害者应该尝试接受这些情绪。”

受害者不再相信自己

“如果(被骗了)还不当一回事,反而有一点奇怪。有些人或许什么都不说,但从行为上看得出他们受影响,例如失眠、酗酒。”

李清副教授也是人口心理健康教育办事处医务总监兼国立成瘾治疗服务项目总监。他说:“受害者可能会自责,自问为什么受害,或怀疑是自己太粗心大意,甚至因此失去安全感,不再相信其他人,也不再相信自己。某些情况下,有些受害者甚至会有轻生念头。”

他建议受害者和自己信任的人谈谈,也提醒受害者不要过于自责。“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评估自己为什么会受骗,下次不要再重蹈覆辙。”

避免评论或人身攻击

知道亲友受害后,你会作何反应?

李清指出,关键在于同理心,以下是他的建议:

·聆听对方,不要评论或批判。

·避免人身攻击,不要说“为什么这么傻?”或“你为什么贪小便宜?”

·避免拿其他人做比较,例如你不应该说:“至少你的损失比其他受害者少”,以免受害者觉得自己的损失被轻视。

·协助对方做应该做的事,例如还未报警的话要尽快报警,部分账户或许应该换密码等。

要懂得自我照顾或求医

李清副教授说,诈骗案受害者如果本来就患有心理疾病,被骗一事可能成为诱发点,或导致病情复发。他解释,无论心理多坚韧,如果压力或打击够大的话,还是可能受伤;如果负面情绪或困扰持续几个月仍旧没有好转,甚至变本加厉,出现轻生念头,那就应该求医。

精神专科医生主要会根据三个因素做出判断:症状的严重性;症状持续多久;是否影响日常生活,以致无法工作或念书。

他强调:self-care(自我照顾)非常重要,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抽空做一些能让自己快乐的事,例如看电影、外出走走,或吃个大餐。“当然不是说要暴饮暴食,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但是就算被诈骗,也要学习接受,并且慢慢地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

常见的自杀警讯与征兆

诈骗案的受害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产生自杀念头。根据新加坡援人协会(SOS)官网资料,自杀的征兆可能包括言行以及情绪等方面。

①言语:

·认为自己是其他人的负累,例如说出“家里没有我会比较好”这样的话;

·表达出悲痛或感觉受困,例如“活着已经没有意义了”。

②行为:

·把心爱的东西送给别人,并且和亲友道别;

·研究自杀方法;

·写自杀遗书(可能写在电邮、日记或网上)。

③情绪:

·焦虑或羞耻;

·忽然爆发极端的情绪,例如愤怒、悲伤、易怒;

·对平时喜欢的事物丧失兴趣。

如果发现亲友被诈骗后出现上述征兆,聆听之余亦可鼓励对方向专业医疗人员求助。此外,你可联络新加坡援人协会,方法包括电邮及拨打24小时热线(1-767)。

欲知更多详情,请浏览协会官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