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情

林郑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 港拟建“北部都会区”解决住屋问题

字体大小:

根据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昨天公布的《施政报告》,预料“北部都会区”完成后可提供90.5万至92.6万个单位,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昨天(10月6日)公布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当中最为人瞩目的是提出在香港北部构建一个占地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北部都会区”,以开拓更多可供居住土地,并推进陆港两地融合。

不过有分析指出,有关计划的目标过于遥远,未能解决眼下香港房屋问题,估计对林郑月娥争取连任的帮助不大。

港住宅土地缺口增至3000公顷

根据港府早前的估算,目前香港欠缺约1200公顷的住宅土地。但昨天公布的《施政报告》更新估算,指有关数字已增至3000公顷。为了加快土地供应,报告指港府会检视绿化带、研究重建西环邨及马头围邨、推展龙鼓滩、马料水的近岸填海计划,以及考虑修订《新界条例》,放宽出售新界“祖堂地”的限制。

所谓“祖堂地”,主要是指新界原居民乡村的祠堂、庙宇及农地等,由宗族或家族以“祖”或“堂”的名义集体持有,并由司理负责管理。司理转售土地时,须获得民政事务局同意方能执行。不过,目前出售“祖堂地”的门槛较高,需要所有同宗族男丁同意才能转售。

《施政报告》也提出,要发展一个占地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吸引企业入驻,创造就业,令其成为“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地区”。

“北部都会区”主要涵盖元朗区和北区,当局计划增设五条铁路项目配合,包括多条跨境铁路连接深圳罗湖、新皇岗口岸及前海等地,促进陆港两地融合。

《施政报告》预料,连同区内现有的39万个住宅单位,“北部都会区”完成后可提供90.5万至92.6万个单位,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

另外,《施政报告》也提出重组政府架构,包括建议设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推进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分拆运输及房屋局,以及重组民政事务局为青年及地区事务局。

这份报告是本届林郑政府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林郑月娥昨天宣读《施政报告》结语时指出,自己四年多前就任,深感任重道远,是她公务生涯内最大的荣耀,也迎来人生中最大的挑战,期间一度哽咽。

她说:“我上任不到两年,就因为‘修例风波’、社会暴乱,外部势力不停粗暴地干预香港事务、疫情冲击,而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支撑着我排除万难的动力有三方面,来自中央永远是特区坚强后盾的谆谆嘱咐、我在就职时承诺为香港市民一直护航的不变初心、家人无限信任及默默支持。”

香港建制派普遍欢迎今年的《施政报告》,认为发展方向正确。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勋称赞,《施政报告》提出发展“北部都会区”,勾勒了香港未来的发展。

“北部都会区有300平方公里,接近香港三分一的面积。而未来容纳250万的人口,大家计算一下,也是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香港人口,所以未来在新界北有大量土地以及就业机会,能解决香港住屋和经济转型的问题。”

分析:计划不能解决眼下香港人住屋问题

但民主党中委庄荣辉认为有关规划是“空头支票”,质疑港府是否有足够财力处理。他说:“‘北部都会区’称可以建90多万个住宅,可居住250万人。如果再加上‘明日大屿’可以安置、居住370多万人,究竟政府财力是否有办法应付这么大的开支?”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讲师陈伟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认为,林郑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多项新政策,但大部分不能立竿见影解决眼下香港问题,“北部都会区”计划目标遥远,也没有具体落实时间表,因此整份报告并没有特别令人惊喜。

他相信,这份《施政报告》未必能帮助林郑连任特首,“《施政报告》提出的措施远景太多,感觉不到林郑是一个大破大立的政治人物。尤其她在宣读报告的末段哭出来,更令人觉得不太好。”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