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文:适时给对手面子效果更好 中国过多使用“战狼外交”不明智

我国前外长杨荣文本月3日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对参加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项目的数十名中国学生主讲《中国在多极世界将如何信步向前?》 ,并回答问题。(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提供)
我国前外长杨荣文本月3日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对参加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项目的数十名中国学生主讲《中国在多极世界将如何信步向前?》 ,并回答问题。(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提供)

字体大小:

我国前外长杨荣文说,何时该软,何时该硬,是一门艺术,分寸不易拿捏。要做好判断,就须先了解别的国家,如《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且不只要了解军事和经济,也包括那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文明与情感。

“你越不喜欢一个人,就越要去了解他……如果你看不到一个人身上的优点,那说明你对他还不够了解,这放在家庭、社会,以及国际关系中都是一样的。”

我国前外交部长杨荣文上周三以《中国在多极世界将如何信步向前》为题的讲座中,用人际交往作比喻指出,中国在外交关系中过多使用“战狼”方式展现强硬姿态并不明智,适时放软、给对方多一点“面子”会有更好的效果。

杨荣文坦承,何时该软,何时该硬,是一门艺术,分寸不易拿捏。要做好判断,就须先了解别的国家,如《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且不只要了解军事和经济,也包括那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文明与情感。

保持耐心定力为上策 刀架脖子而不动就是智慧

中国近年围绕新疆人权、香港,以及冠病溯源等问题,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关系恶化,中国外交官因频频展示强势姿态,而被冠以“战狼外交”。这种外交方式得到中国国内民众广泛支持,也进一步激发了民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得中国自上而下与西方国家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杨荣文在20分钟的演讲中,以中印关系、中欧关系为例,说明在外交关系上“给面子”、保持耐心和情感认知很重要。

这场线上线下结合的讲座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项目其中的一堂课,参与这堂课的约70名学生,大部分来自中国的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

杨荣文告诉中国学生,中国在新疆问题上反击欧洲国家,用经济手段制裁澳洲,这让中国人感到亢奋且自豪,但不必然是明智之举,保持耐心和定力或为上策。

“耐心,是中国人的一大智慧。有时候,刀架在脖子上还一动不动,那是智慧。”

杨荣文直言,中国硬的时候太多,在某些地方是可以放软的。他以中印边境争端为例说,印度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失利,伤痛记忆至今未愈合。

同为文明古国 中印接触应讲究文化语境

中印去年又发生边境冲突,杨荣文说,中国占了上风并认为印度应吸取了教训,但印度因觉得有失面子而做出强烈反应,包括加入美国拜登政府主导的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Quad)机制,在印度的中国公司也几乎全受冲击。

中印都是文明古国,杨荣文认为,双方在接触时应讲究文化语境,“相互给面子很重要”。

他又补充说:“有时你取得了强势地位,给别人面子是好的,只要这个动作不会被对方视为软弱。否则,对方感觉颜面尽失时,就会引发一些不理性反应,反而给双方带来更多伤害。”

在中欧关系方面,杨荣文说,在某种程度上,欧洲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最大,欧洲在历史上迸发出许多思想学派,就像春秋战国时的中国那样百家争鸣。

他认为,欧洲国家也知道中国是有诸多成就的文明古国,但欧洲人打从心里就不想觉得矮中国一截。

杨荣文建议,中国和欧洲接触时,先从欧洲历史着手,不要因感受到不平待遇而反击,别让欧洲觉得中国傲慢,而是要多理解欧洲人的想法,设法触及他们的心理层面,这需要很多思考和创意,包括借助音乐家、诗人和商人进行交流。

与会学生在答问部分踊跃提问,气氛热烈。在两个多小时里,杨荣文在主持人《联合早报》副总编辑韩咏红的翻译协助下,回答了约10名学生的问题。

有学生表示不认同“给面子”说,质疑中国会被视为软弱;有人认为,国与国之间文化不一样,中国即使给了面子,对方也未必理解。

杨荣文回应说,如果你的想法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为受害者,那当然没法给面子,但如果对方认为你欺负他,你却不认同,那就应该阅读这些国家的知识分子撰写关于中国的文章,了解他们为何产生那样的想法。

“西方有很多关于中国的文章,读起来不会愉悦,但还是要读。”

很多中国民众意识 停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另有学生表示,作为一名中国老百姓,不能接受“刀架在脖子而不怒”的作为。

对此,杨荣文以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使馆被轰炸一事为例说,中国政府在重大事件上是能做到“打落牙齿和血吞”的。他说,当年事发后中国民众非常愤怒,官方也不相信是误炸,但也不认为是白宫发出的指令,因此决定保持“战略自律”,继续和白宫维持联系,双方也达成赔偿协议。

当被问及中国是否还能继续“韬光养晦”的策略,杨荣文直接回答,“那不可能了”,即使中国想躲在阴影底下,也藏不住,因为体量太大,但他认为,中国也“不必强烈地投射自己的立场”。

杨荣文说:“别国已经对中国感到害怕了,很多中国人却没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意识还停留在被八国联军侵略的时期,而实际情况早已不同。”

欧洲国家也知道中国是有诸多成就的文明古国,但欧洲人打从心里就不想觉得矮中国一截。中国和欧洲接触时,先从欧洲历史着手,不要因感受到不平待遇而反击,别让欧洲觉得中国傲慢,而是要多理解欧洲人的想法,设法触及他们的心理层面,这需要很多思考和创意,包括借助音乐家、诗人和商人进行交流。

——前外长杨荣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