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香料之路挑战丝绸之路

原以为9月G20峰会可能因俄乌战争问题而无法发出联合声明,但峰会第一天,印度总理莫迪就宣布G20已通过联合声明。(法新社)
原以为9月G20峰会可能因俄乌战争问题而无法发出联合声明,但峰会第一天,印度总理莫迪就宣布G20已通过联合声明。(法新社)

字体大小:

由印度作为东道国举办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周末落幕。这场峰会因中俄元首没有出席、成员国步调不一致,一开始并不被外界看好,但峰会最终没有交白卷。

新德里峰会开幕后,取得的第一项进展是实现G20扩容,正式接纳非洲联盟加入成为永久成员。这是对非洲重要性的有力认可,而G20在印度的建议下纳入非盟,也助推了印度朝着全球南方世界领头羊的地位迈进。

原以为这次G20可能因成员国无法就俄乌战争问题达成共识而无法发出联合声明,但峰会第一天,印度总理莫迪就宣布G20已经通过联合声明。

声明避开直接点名乌克兰战争,也没有谴责俄罗斯,仅泛泛强调“所有国家都必须避免以武力胁迫或动用武力来夺取领土、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主权或政治独立”。

这是妥协的结果。虽然声明中关于合作的实质内容,在当前成员国缺乏信任下要取得进展极为不易,但总算有了一套各方都能接受的措辞,化解了联合声明难产的尴尬。

新德里的这场主场外交中,引人瞩目的还有场边的动作。G20期间,美国等多国宣布,将合作建立一个新的经济走廊,连接中东和南亚的铁路和港口,加强亚洲、阿拉伯湾和欧洲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

这个被美国总统拜登形容为“改变游戏规则”的计划,全名是“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简称IMEC)”,签署国包括美国、沙特、欧盟、印度、阿联酋、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虽然IMEC的具体方案、建设时间表等八字还没一撇,但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背后承载的多重战略意图已浮出水面。贸易方面,这条走廊连接印度、中东和欧洲,旨在对接有14亿人口的印度大市场;签署国也希望它能提振中东经济,并推动以色列和沙特关系正常化。

西方媒体把IMEC称为“现代香料之路”,而这项计划一出炉,也立刻让人想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如今,美国、印度、中东和欧洲国家另起炉灶提出“香料之路”,与“丝绸之路”分庭抗礼的意味明显。

“香料之路”愿景美好,但理想与现实也总是会有差距。这条经济走廊是不是画了一个大饼,具体如何落地还是未知数。

有政治观察家指出,与历史上就存在的“丝绸之路”相比,“香料之路”是个全新的概念,单是从地理上连接印度、中东和欧洲,尤其是兴建穿越整个中东的铁路就已困难重重,更何况这条走廊的一些沿线国家,还存在尖锐的地缘矛盾。

建设“香料之路”的巨额耗资也是个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入大、回报小,收益周期长,在项目经费来源明确之前,“香料之路”的落地始终会是个大问号。

不过,“香料之路”是否能对“一带一路”发起挑战,也取决于“一带一路”未来的推进。

进入第10年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为主要目标,为一些因基建缺口阻碍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围绕“一带一路”的争议这些年从未断过,由于在推进过程中缺乏专业、精细的规划,“一带一路”项目引发的债务、腐败、白象工程等问题一直被诟病。“一带一路”的概念泛化使用后,也被赋予中国对外投射影响力的功能,让商业和贸易性质打了折扣。

截至今年6月,中国已与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但也有一些国家从早期的积极转为消极,例如意大利最近就计划“退群”。而对于“一带一路”这个代表中国长期开放的政策,北京也尚未给出更清晰的未来定位和发展方向。

新德里G20结束后,有美国舆论评价,中国元首没有出席峰会,美国与盟友则让莫迪赢了一局,尤其是在联合声明中做出淡化俄乌问题的让步,就是要让东道国印度提升作为崛起中大国的地位,以此与中国抗衡,而印度也因此成为美国孤立中国的最大希望。

无论是“香料之路”挑战“丝绸之路”,还是印度对冲中国全球影响力,目前来说其实都还为时过早,但对北京而言,这些确实也是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中不可忽视的警讯。这些动作最终能不能挖到中国的墙脚,还取决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能否继续支撑对外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希望成为什么样的大国,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合作关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