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的再实践——读《山回路转:海燕等人作品集4》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山回路转:海燕等人作品集4》是本地剧团"海燕等人"的第四部剧作集。
《山回路转:海燕等人作品集4》是本地剧团"海燕等人"的第四部剧作集。

字体大小:

提起包括新马华文文学在内的海外华文文学,大家脑海中立刻会浮现诸如 “离散”“乡愁”“母土”“落叶归根”等关键词。然而,与新马华文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创作从离散意识渐渐过渡到本土色彩不同的是,从1919年开始萌芽(或如柯思仁研究发现的,从1913年开始发轫)的新马华文戏剧,其内容一开始便紧紧地与本土现实挂钩,与本土物事“同命运,共呼吸”,未曾展现遥望中国故土,充斥离愁别绪的一面。


二战前新马华文戏剧不只与本土现实挂钩,还兼带浓厚的政治嘲讽意味,例如1930年寰游在《繁星》发表的诗剧《十字街头》,因呈现了世界经济大恐慌下马来亚胶工和矿工失业的状况而引起文字狱,《繁星》编辑林仙峤被英国殖民地政府勒令出境。在1950和1960年代,新马华文左翼运动炽热的氛围下,左翼人士更以舞台作为政治宣传平台,把戏剧彻底政治化。


1980年代后期,郭宝崑在新华戏剧内容本土化的基础上,创作了戏剧《寻找小猫的妈妈》,呈现新加坡多元语种并存的社会现象,颠覆了传统的新加坡剧坛。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