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开埠后首任驻扎官 威廉·法夸尔后人寻根

新加坡开埠后首任驻扎官威廉·法夸尔的油画肖像。
新加坡开埠后首任驻扎官威廉·法夸尔的油画肖像。

字体大小:

在国家博物馆历史展厅,特大互动视频“加拿大”部分告诉人们:“加拿大现任总理是威廉·法夸尔的后人。”这是怎么回事?本期《话史》就说说法夸尔后人的二三事。

今年12月7日,联合早报于头版报道,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将在装修后的玻璃圆楼(Glass Rotunda)增设永久展览《森林的故事》,以最新科技展示威廉·法夸尔(William Farquhar)收集的动植物水彩画。

无独有偶。置身博物馆历史展厅,如果你在特大互动视频按下“加拿大”按钮,就会看见这样的头条讯息——“加拿大现任总理是威廉·法夸尔的后人!”

前些年玛格烈·特鲁多(Margaret Trudeau)寻根寻到新加坡,找到六代前外祖母爱丝特·伯纳德的墓碑。(网络图)

这就不得不说说近年来由网络带动的现代人寻根热潮了。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在2007年开播一个名人寻根节目《你以为你是谁?》 (Who Do You Think You Are?),其中一集讲的是加拿大现任总理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的母亲玛格烈·特鲁多(Margaret Trudeau)的寻根经过。根据玛格烈的叙述,她从加拿大一路寻到新加坡,得到新加坡历史学家Dr Ernest Chew和新加坡国家博物馆资深策展人依斯甘德(Iskander)的协助,终于在福康宁山墓地找到了她六代前外祖母爱丝特·伯纳德(Esther Bernard) 的墓碑。

玛格烈·特鲁多的儿子是加拿大现任总理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路透社)

爱丝特是我国殖民地时代首任驻扎官威廉·法夸尔的大女儿。也就是说,加拿大现任总理特鲁多是威廉·法夸尔的后人了。

法夸尔长女爱丝特 生活穷困41岁逝于新加坡

根据1952年莱佛士博物院(国家博物院前身)已故院长卡尔·吉布森-希尔博士(Dr. Carl Gibson-Hill)呈交给皇家亚洲学会的一份有关本地首份报刊的报告,爱丝特是威廉·法夸尔的六个孩子中的老大,于1796年在马六甲诞生。

法夸尔是苏格兰人,他在马六甲娶了法国与马来族混血儿安东涅·凯门(Antoinette Clemaine),所以爱丝特有法国和马来血统。

在莱佛士和法夸尔1819年登陆新加坡的前一年,爱丝特与同龄英国军官芳济士·詹姆士·伯纳德(Francis James Bernard)结婚。两人的第一个孩子于1819年7月出生,取名艾妮诗·玛丽亚(Agnes Maria) 。这孩子也成了新加坡开埠后第一个正式注册出生的英国女婴。

爱丝特与伯纳德的第三个孩子(即法夸尔外孙)埃尔弗当年的结婚照。目前在加拿大的玛格烈及儿子便是埃尔弗这一支的后人。

在殖民地历史记载里,迄今尚未找到有关爱丝特的记录。相信生养了5个孩子的她,一生就过着一名普通殖民官妻子的生活,1827年爱丝特丈夫伯纳德被派往苏拉威西。伯纳德没有携眷同往,而且从此音讯杳然,也没有寄家用回家。由于当时爱丝特的父亲威廉·法夸尔已返回英国,同样既无携眷也没提供任何经济上的资助,爱丝特与五名孩子一直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爱丝特41岁时在新加坡过世,孩子都分给不同的人家收养。

根据玛格烈的寻根记录所述,爱丝特·伯纳德的第三个孩子名为埃尔弗·乔治·法夸尔·伯纳德(Alfred George Farquhar Bernard) ,玛格烈和儿子便是埃尔弗这一支的后人。

法夸尔长女爱丝特·伯纳德的墓碑,位于福康宁山公园左侧的墓碑墙上。(福康宁公园图为网络图)

法夸尔女婿伯纳德 曾任新加坡首个“警察总监”

据各方历史文献的资料,作为法夸尔的女婿,芳济士·詹姆士·伯纳德在当时是被重用的。法夸尔委任女婿为政务官兼“警察总监”,以协助自己管理新加坡的地方事务。他也令伯纳德建立本地警察部队,担负起管理社会治安的职责。

当时新加坡尚无正式的警察制度。整个殖民区保安和秩序的管理全靠连伯纳德在内的12个人,每月治安管理总开销只有300印度卢比。

1870年代建于甘榜格南的警察局。

到了1823年,伯纳德才在新加坡河南岸建起住所兼办公室和牢房,“警察局”初现雏形。

当法夸尔在1823年5月被莱佛士撤职并遣回英国后,伯纳德还是继续留在警察部门。

从国家图书馆刊物“Biblioasia”里可看到,也就在同年伯纳德向第二任驻扎官哥罗福当局申请并创办了新加坡史上第一份英文报纸《新加坡纪事报》(Singapore Chronicle),他自己担任报纸主编。

新加坡第一份商业报纸《新加坡纪事报》。

1827年伯纳德被派到印尼苏拉威西。究竟他为什么不带家眷同行,还是个未解之谜;不过从他岳父法夸尔返回英国时也同样没有带这边的家眷同行、回苏格兰后再次娶妻生子建立家庭来看,这似乎是当时殖民官员的“一般习惯”。

芳济士·詹姆士·伯纳德后来一直留在印度尼西亚巴达维尔(今天的雅加达),1843年逝世时47岁。

新加坡并没忘记威廉·法夸尔

威廉·法夸尔回国后,再组新家庭,婚后育有6个孩子。1839年5月11日,威廉·法夸尔于苏格兰的柏斯逝世,享年66岁。

1824年威廉·法夸尔离职回国前,本地华商赠送给他的银器礼物。

对于自己不被承认为新加坡开埠先驱,法夸尔到死都耿耿于怀。他在家乡的墓碑建得特大且夸张,墓志铭上写着法夸尔是新加坡开埠人:“(他)是马六甲驻扎官,后来在由他开埠的新加坡任驻扎官。”

其实,今天的新加坡并没有忘记这位开埠后的首任驻扎官。

自1996年开始,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都举办过一系列以法夸尔为主题的展览。2006年国家博物馆装修并重新开馆后,在“吴声梓展厅”展出以法夸尔及其收集的动植物自然画,并定期更新展览内容。

《榴梿》是法夸尔收集的477幅动植物绘图之一。

同时,国家美术馆和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曾展示由法夸尔收集的自然画作。

这些展览,均是为了让下一代记住威廉·法夸尔对本地和本区域文化的贡献。

自1996年本地举办过的纪念法夸尔大型展览:

● 1996年9月,时任劳工部长李文献医生为吴声梓展馆和法夸尔展览开幕;

● 2007年,时任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长李文献医生为“法夸尔——自然帝国”展开幕;

● 2010年,国家图书馆主办“法夸尔——首任驻扎官历史”展览;

● 2012年,国家博物馆举办“吴声梓展馆——新加坡所见所闻(自然动植物)”展览;

● 2015年,国家博物馆吴声梓展馆常设展“回避与追求——法夸尔《自然图集》”开幕;

● 2016年,国家博物馆玻璃圆楼增设永久展览“森林的故事”。

《森林的故事》展览将展示法夸尔收集的动植物水彩画。(档案照)

(作者是电子工程师兼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义务导览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