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利的良心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1925年,他25岁,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为原子物理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可是由于他性格狂傲,口无遮拦,得罪很多人,迟至1945年瑞典才颁给他诺贝尔物理奖,表彰他20年前发现的不相容原理。同一年的8月,两颗原子弹,毁灭了广岛和长崎,无辜百姓遭殃。尽管泡利没有直接参与原子弹的研发,但他开创性的工作,有助于原子弹的发明,泡利陷入了深深的道德困境中,不断反思,他赢得“物理学的良心”之称。其实,早在1945年之前,他内心就“出现问题”,并求助于心理学家荣格,两人通信20年。湖南科技出版社有一本《当泡利遇上荣格》,从中应该可以知道更多细节。


他的物理良心和刻薄并存。泡利让爱因斯坦难堪过,也让杨振宁难堪过,实际上他让无数人难堪过。爱因斯坦作报告,他坐在最后一排,对着爱因斯坦的演讲发出一连串的质疑,连这位“神一般”的物理界头号人物也招架不住。以后爱因斯坦演讲,都会下意识地看看最后一排坐了谁。但是爱因斯坦绝不忌才,更不记恨,据说1945年,泡利获诺奖,他那封推荐信起到关键作用。杨振宁在《六十八年心路》一书里提到,1954年他在普林斯顿报告他的研究成果,恰巧,泡利也在。杨振宁报告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表达式”,泡利立刻提出一个棘手的问题,杨回答“不知道”。泡利不依不饶,再次追问,杨解释:“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仔细研究过,但是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泡利不满意杨的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充分的辩答之词。”杨很尴尬,说不下去了,于是坐了下来。还好,奥本海默出来打圆场,让杨继续报告。不过,后来杨懂得了如何和泡利相处,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