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1万6000多个商铺 安全距离大使自带量尺 到邻里商店讲解阻断措施

建屋发展局高级商业房产经理阿沙里(左)负责向商家解释如何保持安全距离。(建屋局提供)
建屋发展局高级商业房产经理阿沙里(左)负责向商家解释如何保持安全距离。(建屋局提供)

字体大小:

为了向店家宣导哪些店可以开、哪些不能开,哪些可以营业但要确保做足防范措施,建屋局聘请了超过100名安全距离大使和150名执法人员,对各组屋区进行划分,分头展开宣导,每个星期七天都要有人上门,不断解释阻断措施前后政策的变化。

组屋区的邻里商店星罗密布,多数是自家经营、自成一格的个体户。当建屋发展局派安全距离大使和执法人员上门向他们解释该如何让消费者安全购物时,为了能现场示范,安全距离大使们还随身带着量尺、胶纸和一些介绍资料。

建屋局高级商业房产经理潘美琪说:“有些店家不清楚应该怎么贴胶纸才算是标出一米的距离,有的也没有扫描身份证条码的扫描仪,或者不知道如何制作SafeEntry QR码来记录员工的出入,我们都要向他们一一解释,甚至把可以提供扫描仪的供应商联络给他们。”

直接向建屋局租用或购买的商铺在全岛超过1万6000个,除了一些属于连锁业者如超市和面包店等,大部分都是独立运作的个体户,很多卖的还是杂货。

在病毒阻断期间,除了迷你超市和面包店这类售卖食物的店铺之外,杂货店其实是不能营业的,这一点很多商家一开始都不清楚,也需要建屋局派去的人一一说明。

商业房产主任经理方清安说:“重点是,什么才算是必需品?水桶和扫把并不是必需品,如果主要卖的是薯片这些零食,也不是必需品。有的小店情况比较复杂,既卖纸尿片和奶粉,又卖洗发水和一些药品,所以你会看到一些把店一分为二,只开卖尿片和奶粉的那半边,因为那算是必需品。”

至于餐饮店,病毒阻断期间虽然不能堂食,只能外卖,建屋局人员也要确保他们的店门内外不要聚集太多人,专门让送餐员领餐的角落,要跟一般等着拿外卖便当的食客分开。

为了向店家宣导哪些店可以开、哪些不能开,哪些可以营业但要确保做足防范措施,建屋局聘请了超过100名安全距离大使和150名执法人员,对各组屋区进行划分,分头展开宣导,每个星期七天都要有人上门,不断解释阻断措施前后政策的变化。

高级商业房产经理阿沙里(Asha'ari Bin Sudar)说:“最忙的时候是3月底、4月初,那个时候刚宣布一系列的病毒阻断措施,我们得自己印一大批的宣传资料,不断走访店家,向他们解释,平均下来,一个人每天可能要接触60到80个店家。”

中级技术执行员莫哈末·阿迪(Muhammad Adib Bin Sumadi)说,像这样大规模的、全体出动在全岛“走透透”,对建屋局来说还是头一遭,这之前,最多是某几座组屋纳入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SERS)时,他们得走访那里的商圈。

潘美琪说:“这次的抗疫经验让我们意识到,跟商家保持良好关系很重要,我们不断地沟通,让大家都意识到这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就好像一个湿巴刹的摊主们,原本也不太理解我们的做法,后来他们渐渐明白之后,摊主也主动请他们的顾客注意安全距离,还提供搓手液,大家同心协力渡过难关。”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