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学生妙方分解药片吸塑包 回收品可制新材料

药片吸塑包装不再是垃圾,一群国大环境工程课程的学生研发的新科技,让这些包装可回收和再循环成有用的物品。(Green Doctors Programme提供)
药片吸塑包装不再是垃圾,一群国大环境工程课程的学生研发的新科技,让这些包装可回收和再循环成有用的物品。(Green Doctors Programme提供)

字体大小:

国大一群环境工程课程学生利用本科知识,发现绿色溶剂可有效将药片吸塑包装的铝箔和塑料膜分开,并希望在今年第四季完成可回收吸塑包装的原型机。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一年配给的常用药物近20吨,而装着药片的吸塑包装通常被当作普通垃圾处理。一群国大环境工程课程的学生研发了能有效回收吸塑包装的新科技,让吸塑包装重获新生命,减少垃圾。

组成药片吸塑包装(blister pack)的铝箔和塑料膜因很难以分开,无法被回收。这促使热衷于环保的国大医院药剂师谢苗慧(34岁)与国大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联系,希望找到再循环吸塑包装的方法。

一群修读国大环境工程课程的学生于是在2021年8月发起Green Doctors Programme(简称GDP),致力于研发能够回收吸塑包装的科技,计划也得到了新加坡药剂师协会的津贴。

盼今年第四季制出回收原型机

通过初期的资料搜集,团队意识到市面上极少有回收药片吸塑包装的方法。利用本科知识,团队发现绿色溶剂(green solvents)可有效将吸塑包装的铝箔和塑料膜分开,他们希望在今年第四季完成可回收吸塑包装的原型机(prototype)。

新科技以可持续为主要目标,比如分解包装使用的绿色溶剂可在密封的环境下,被不断重复使用。此外,与普通焚烧过程相比,GDP研发的原型机对环境的破坏也有所减少。

GDP联合创办人丁宁珂(23岁)说:“我们做了不少评估,来确认这项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现在我们终于能证明它是可持续的,对环境有利。”

据了解,每一公斤被处理的药片吸塑包装,相等于普通焚烧过程中,1.07公斤的二氧化碳当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相比之下,GDP原型机的操作过程相等于负1.34公斤的二氧化碳当量,负数表示回收过程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团队目前与一些环保公司合作,将已回收的铝铁和塑料制成有用的物品或原料。

丁宁珂举例,有些公司会通过热解(pyrolysis)将塑料变成油,再产出原生塑料(virgin plastic),或利用液压机将塑料压成颗粒(pellets),运输给有需要的企业。

GDP目前打算先集中在医院范围内收集吸塑包装,也正与一些医院进行有关的讨论,等到GDP的技术和收集过程足够成熟,才会推行给公众,进行更广泛的回收。

谢苗慧说,门诊患者是大量使用药物的主要群体。“不仅是国大医院,在综合诊疗所和养老院,也大量在为这些病患准备药物。”

因此,原型机要先组装起来,并建立有效的收集流程,才能开始让公众参与回收。

试行期结束后 公众仍积极询问

为了测试公众对回收吸塑包装的反应,团队从去年9月1日至10月13日试行了六周的收集,在10家人潮多的佳宁(Guardian)药房及国大医院内的两家药房设置回收箱,共收集了3.5公斤的药片吸塑包装。

令谢苗慧感到欣慰的是,收集活动结束后,仍有公众到药房询问关于回收计划的信息。但她指出,团队在回收箱中也看到不少发票和纸巾等垃圾。因此,要确保回收计划成功,公共教育也很重要。

谢苗慧提醒,清洗吸塑包装的可能性不大,护士多数时候忙于照顾病人,所以包装用完后应该会直接丢入回收箱。

“GDP的技术和原型机必须能处理意外被扔入的药品,甚至是细胞毒素(cytotoxins)。”

对此,丁宁珂说,目前研发的原型机具有这样的功能。丁宁珂强调,团队的最终目标是动员公众,让他们能参与回收。

她说,公众的使用量实际上比医院大很多。因为每天有大量出入医院和诊所的病人,大部分的吸塑包装用量都来自这些公众。

GDP团队透露,之后有计划将回收行动拓展至本地的大部分医院,甚至一些诊所。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