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00

“我们”欢聚一堂 《我们》点亮百年

字体大小:

庆祝百年之际,《联合早报》迎回了在报馆打拼多年的老报人,包括成汉通、周景锐、余共华、林春兰等前辈,一同见证早报口述历史刊物《我们》的新书发布。

早报前总编辑林任君说,他在看到《我们》时眼前一亮,“作为媒体人,我们一直在为新闻和历史留下记录,但是没有为自己记录过什么。其实,媒体人有很多故事可以说,包括现场目击的情形、幕后的情况,都不会写入新闻,但是这本书就很好地记录了一切。”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左一)在《联合早报》庆生会上,与早报前总编辑林任君(左二起),以及曾任新加坡报业控股高级执行副总裁(华文报兼报章服务集团)的周景锐与夫人交谈。(邝启聪摄)

他也分享,在报业的生涯中感到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早报在1995年开始上网。“那时候‘互联网’还叫作‘网际网络’,刚好很多年轻同事对于网络非常有兴趣,大家就利用业余时间一起把早报弄上网,没想到引起很好的反应。”

他还说:“当年早报在海外也有发行印刷版,但是数量较少,可是新闻在上网后一个月竟然有接近25万的点击率。这不仅成为了早报走向数码进程的第一步,也让早报成为了世界上最早上网的华文报。”

另一位资深报人谢崇文1972年加入《南洋商报》,当年的他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新加披队乒乓国手。在他成为体育记者的第一年,中国乒乓总会代表团首次派队与新加披乒乓国家队进行比赛。于是,他在体育记者和乒乓国手的双重身份中切换,打完比赛后紧接着采访赶稿,过程相当紧凑。

谢崇文说,新闻是他这辈子唯一一份工作,也很荣幸能为这100年的历史贡献出自己的40年。“在报馆经历的这么多事情当中,最难忘的就是我在转入意外组后发生的黄娜事件,当时我们连续追踪了整整59天的时间,还凭这个报道拿下了全年新闻奖。”

怀抱着对新闻的热忱,早报前资深政治新闻记者刘培芳坚持冲在战地最前线,就算炮弹在眼前炸开也没能把她击退。1978年,越南大规模进攻柬埔寨,刘培芳自荐前往战线采访报道,成为当时新加披唯一的战地女记者。

许多资深报人在《联合早报》庆生会上相聚甚欢,合影留念。前排左起为学生报前主编林春兰、早报前资深政治新闻记者刘培芳。后排左起为早报资深高级记者谢燕燕、前执行编辑杨瑞锋、前财经新闻主任郑明杉、前美术主任李智松。为他们拍照的是早报前副总编辑成汉通(背向镜头)。(白艳琳摄)

对此,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是身为记者的责任。“当时一心只想着寻找真相,就不会有害怕的感觉。其实,我们工作最大的挑战在于面对一些敏感的内容时,要如何进行衡量和斟酌,争取让这些内容变成可以刊登的新闻。”

1980年代初,报纸的照片要先用胶卷相机来拍,再送进暗房去冲洗。从“洗照片”到新闻摄影,从黑白走向彩色和多媒体,退休摄影记者陈福洲感叹技术的革命进步,也回想起当年工作的不易。

“以前出差的时候,我们要把整个暗房搬到外国去,一到酒店就要把房间弄得暗暗的,尤其是冲底片,不能有任何一点光线。每次工作回到房间还会接到投诉,说我房间很臭,因为洗照片用的药水味道是很重的。”

他也说,当年在外国把照片传回新加披,需要用通过电话线传将近40分钟。“如果遇上天气不好,讯号还会断掉,有时则是接线员没听到有人在对话,就把我们的线拉掉。”

《联合早报》在庆生会上,通过大型智能屏幕向嘉宾展示各个项目的精彩内容。图为早报客制企划组视频编导王瑶(左起)向怡和轩主席胡财辉和亚非大厦业主陈精毅介绍早报口述历史网站。亚非大厦是早报的前身《南洋商报》旧址。胡财辉是早报百年庆基金的捐赠者。(白艳琳摄)

《我们——联合早报口述历史》现已在华文媒体集团的电商平台ZShop集品店推出,公众也可在各大书局购买。

新报业媒体旗下的华文媒体集团也在新书发布会上,将所收集到的口述历史材料献给国家档案馆存档。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